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委员建议:扫除“择校”须“一刀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 09:31  中国江苏网 

  “择校”是个老问题,也是一个老话题,然而却一直迟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依然强烈的‘择校’风让家长也焦头烂额,也让我们在教育均衡化方面做的一些努力完全被抵消了。”针对此风,曾做过20多年教师的政协委员李永达再次强烈建议:扫除“择校”必须“一刀切”!

  网友诉苦:烦恼为“择校”而生

  家住城南的王女士从去年就开始烦神了:“孩子今年下半年就要上小学了,可是自己户籍所在地的小学不太理想,虽然也托人择校,可结果一天没出来就一天不安心呐!找人又烦又累,从去年开始我为这些就身心俱疲啊!”像王女士这样为“择校”所困的家长为数实在不少。

  网友“花开花落”发贴说:最近一直在为女儿上学的事发愁,我们学区的小学,大家都说不好,小区里几乎没有人在那边上学。很有名气的好学校,没有关系又进不去,看来就近找个稍微好些的学校。钱肯定是要花的,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还得找人?

  这种焦虑不仅困扰着今年下半年即将入学的孩子家长,也困扰着2012年下半年才会入学的孩子家长。网友“和风雨露”在贴子里就写到:我家孩子2012年9月上小学呢,现在正烦着择校的问题,哎!

  网友“天天盼”则发出呼唤:什么时候才能不择校啊?

  现状种种:清除“择校”任重道远

  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呼声已经响了多年。去年出台的国家和省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再次明确要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近几年来,我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如“清理各地民办学校,明晰产权”,“公办校退出择校行列”,“在绩效工资制基础上实行教师轮岗”,使各地择校生的比例大大减少,也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各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择校’行为的真正清除还任重而道远。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已是一种常态。”李永达委员表示。

  就落实“公办校退出择校行列”措施为例,一些地区或多或少地打着折扣。李永达委员列举了两大主要表现: 一是假民办校依然存在。主要是指在“名校办民校”模式下形成的部分民办校,始终无法理清“民校”与“母校”之间千丝万缕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靠着“母校”的无形资产、优质师资的扶持,以变相择校的手段,贪婪地吸收着当地的优质生源。二是部分公办校的择校由过去的公开“明择”转入地下“暗择”。自省教育行政部门推出小升初择校考试禁令以来,以往明目张胆的择校考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诸如按在校成绩“推荐”、“电脑素质调查”之类的形式为优质民办校服务的变相“择校”考试,而优质公办校则躲在暗处借用此类方式进行“地下择校”。

  “种种现状,是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在当前高压形势下仍然能够顽强生存的‘温床’。”

  委员建议:扫除“择校”必须“一刀切”

  “‘择校’现象无法根除的症结在于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还不够,政府有些措施还不到位,,还有就是说家长的资源不均,有的有门路,有的有财力,但大部分普通群众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这也是当前阻碍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的一大毒瘤,必须彻底切除!”

  李永达委员为此建议, 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清理在各种理由下形成的假民办校。要严肃纪律,进一步规定相关细则和时限,教育行政部门要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部门协调协作,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刚性规定各地依法清理 “半民办校”、“假民办校”。 另一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包括民办校),用“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规范,“一刀切”地禁止一切形式的“择校”行为。让公办校民办校各自的良性循环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结束一切形式的‘择校’现象的时机已经成熟。切除‘择校’这一毒瘤,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必然。只有如此,才能为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平社会做出教育领域的应有贡献。”李永达委员说。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择校 的新闻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