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学升学六大乱象逐一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6日 08:04  申江服务导报 

  “幼升小”、“小升初”,这几周,不少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家庭都在围绕着这两个词纠结着。全员出马,打听、押题、补课、培训、托关系、找门路,十八般武艺统统用上,只为了孩子能够进入一个理想的小学或者初中。

  这些搏击在升学第一线的家长自嘲:“我们前世都是不用读书升学的天使,这辈子来还债了。”

  虽然没有硝烟,但家长们口中的“升学战场”绝对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要么是真的优秀,要么有钱有权有关系,要不然,谁理你。”一名家长如是说。一心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其实从最初的最初,大家的“起跑点”就不一样。

  在采访过程中,当事人纷纷要求隐去姓名和个人信息。他们说:“你们要想听真事儿,就不能写真名,要不然我们孩子以后还怎么在学校混。”

  考中学的内容小学都不教

  根据新浪网正在进行的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幼升小和小升初的调查,在“为了升学,孩子提前多久开始备考?”的选项中,55.9%的家长说准备了一年,21.6%的家长说准备了两年,甚至有8.3%的孩子会准备四年。其中约有46.1%的孩子选择了社会上为升小学和初中开设的专门培训班。

  接受采访的家长们纷纷表示,小升初,准备期一年不算多。

  秦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提前一年多开始张罗女儿的升学事宜,结果还是感觉时间吃紧。“我本来觉得孩子读什么初中都一样,健康成长最重要。”但是四年级结束的家长会上,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了陈女士,“宁做凤尾,不做鸡头,那可是活生生的数据摆在那里啊,民办初中和公办初中进重点高中的比率就是不一样,你不信都不行。”就连秦女士的女儿自己都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读奥数英语,我想进好学校。”

  而林先生则早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就瞄准了一所知名的民办初中,早早开始打听人家的招生要求,他告诉记者:“他们到时候要考的内容小学里都不教的,只有靠自己准备。各种竞赛的证书,你不准备,到时候会天上掉下来啊?”

  钱女士的儿子马上要进入小学,她到现在还依旧在懊悔:“人家孩子还没生就开始考虑户口报在哪里能对应个好学校,精明点的家长前两年就开始迁户口,我们晚了呀,托关系都来不及,宝宝只能去读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小学,是我耽误了宝宝。”

  五年级考证已算“高龄”

  自从决定要让女儿进名牌初中,秦女士就开始着手准备。上网查资料、报培训班、托关系,能用的方法都要用上。“以前我贯彻快乐学习,女儿喜欢画画,就让她业余去学画画,结果,原来这种‘特长’一点用都没有,人家看的都是奥数、英语,要么就是乐器的证书。这些都是敲门砖,你没有的话,根本没人理你。”

  没办法,只好从零开始,让女儿以五年级的“高龄”去考证,“她去考三星英语,一个考场里的都是三年级的小孩,孩子回来压力大,我们家长更加羞愧。”

  而林先生的儿子则是不折不扣的“证书达人”,“春蕾杯”、“小机灵杯”、“希望杯”、“现场作文”、“三星英语”、“萨克斯等级考”,这些证书都被这位老爸精心装帧,加上儿子的个人信息、个人作品还有入学宣言,订成厚厚一本“求学简历”。

  说起各种竞赛考证,林先生如数家珍:“不同的证书也有不同的分量,有的是24K金,有的就是镍镉合金。不同的学校也会看重不同的方面,这些一定要仔细钻研才能‘得点’。”

  而在这些证书背后,是儿子从小学两年级就开始的全年无休,以及这位老爸几乎半退休状态的陪读。“每年光补课就要好几万,不过儿子这次被好几所牛校录取,值得的,我们这种家庭没什么关系,只能靠小孩子真材实料取胜。”“除了证书,很多初中还看中是不是担任班干部,这个是小孩子能力的体现。”林先生继续给我们指点迷津,“不过我儿子实在没时间,就不把‘宝’押在几条杠上了,事实证明还是明智的。”

  在某次奥数培训班结束,我们看到了“真材实料”的林先生的儿子,身材瘦小,厚厚的眼镜片,小小年纪就有了黑眼圈,看着着实让人心疼。

  “拼爹”,还要拼爹的爹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秦女士、林先生这样“卖力”。有的家长则“另辟蹊径”,多方运作拿到“条子”,一举解决儿女的“升学难题”。

  今年有一所小学,一共才招160多个人,结果光各种“关系生”的条子,校长就收到100多张。看来这年头光有背景没用,还要看谁的背景硬。

  有时,不仅要“拼爹”,还要拼爹的爹。为了让儿子能够进一个口碑颇高的民办初中,洪先生一家可以算是人尽其用。在大学做教授的爷爷,放下身段,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潜伏”进这所初中,专门为某科老师作教学培训。而奶奶则想方设法搭讪校长,早早打好招呼。

  光打人情牌还不保险,需要孩子在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放一个“卫星”,考到所有科目都95分以上。于是洪先生给孩子施加压力:“我们家什么关系都没有,你只能自己考。”儿子也算争气,平时成绩中不溜秋,关键一考相当理想。

  招生的那一天,洪先生在招办见过捧了20万现金的,也见过炫耀“老子是某某总裁、某某镇长的”,结果只招来招生人员的白眼。洪先生心里庆幸,幸好全家从五年前就开始下这盘棋……

  200万学区房打水漂

  “我们一没关系,二没钱,小孩成绩又一般,要怎么办?”不少家长都懊恼自己没早做准备,搞得孩子连“参战”的资格都没有。这时候,就不乏一些病急乱投医的家长,寻找“旁门左道”试图可以“跃入龙门”,可事实证明,这些偏门,往往走不通。

  去年,谭女士的女儿参加某数学竞赛,可惜因为准备不足,名落孙山。不久,她就接到电话,说只要500元就能搞定一张三等奖的证书,而且能加入到网上的公试名单当中,保证天衣无缝,谭女士一时觉得抓到了救命稻草:“女儿的敲门砖有了!”

  按照对方的提示,汇了款,结果却再无音讯。“受骗了只能怪自己没用,不能给孩子一个保障。”

  这样试图“买”证书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不少民间教育机构看准了这一商机,开出各种“考证班”,自产自销各种证书,只要付费报名,就一定能够拿到,可惜这样的证书大都没有什么“含金量”,也并不被学校认可。

  如果说500元买证书是小数目,那么花上200万买学区房就是大投资了,可即便如此,张先生的儿子依旧没有进入心仪的小学。“政策年年在变,今年突然规定,必须孩子出生时户口就报在地段范围的,才能进这所小学。”这下可好,房子白买,孩子的名校梦也破灭了,“早知道拿这200万出来通关系了。”张先生懊恼地说。

  升学乱象,人人有份

  家长们奋力搏击,试图为孩子的未来“搏”出一条康庄大道。但这又不是一个规则清晰的搏击场,各种乱象导致原本简单的升学成为一场“摸瞎子”大赛。

  是学校太牛,还是家长太急?是教育资源太不均,还是评价体系太单一?

  乱象一:考的不学,学的不考

  信息严重不对称是不少家长忧愁的根源,在幼儿园时,不知道小学的招生要求。上了小学,又担心不符合初中的标准。

  而忧愁的根源,来自于上游学校和下游学校培养模式的脱节。示范幼儿园不搞应试教学,但名牌小学的招生门槛首先就是多项应试测试指标。小学里不教奥数,而奥数证书却是很多民办初中的敲门砖。

  考的不学,学的不考,让很多家长陷入焦虑,往往到了四五年级,再将之前的教育理念统统推倒重来,恨不得孩子一个暑假就培养成数学小天才,做题小能手。

  而孩子们,除了学校里的学习,还要被迫接受另外一套完全为了应试而准备的教育体系,为此奔波于各大教育机构或是民间名师的门下,早早失去了童年所应有的玩乐时间。

  乱象二:各校自主招生,孩子精神分裂

  A校搞面谈,B校考奥数,C校看重才艺,D校要英语会话,由于各设招生标准,不同的学校会有有不同的指标。

  而家长们为了加大考中的概率,往往会“海投”孩子的简历,一个孩子要面试四五所学校的,不在少数。于是孩子们考前往往要精神分裂好长一段时间,学生进一次校门就得背一次考试圣经,还各不一样,导致学生成长体系紊乱,学习负担加重。

  这样的招生方式,倒有点像大学的自主招生,可是孩子们不是大学生,也还没有经历过那么多年应试教育的浸淫,哪里吃得消啊。

  乱象三:考学生还是考家长?

  禁止将奥数作为入学参考,教育部发布这样的禁令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可这一套体系却从来不乏追捧者。

  从十几年前的《我加数学等于聪明》到如今的《思维训练》,奥数总能找到合适的装扮再度出场。而一项项数学竞赛的证书,也成为家长们趋之若鹜的珍宝。翻看这些竞赛题,往往让人倒抽一口冷气,别说是孩子,一般没有接触过的大人,也不一定能够答得出。

  而纵观各种奥数培训班,交给孩子的并不是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多数时候,只是哪一种题型应该对应哪一种公式,哪一种解题方法。多做多背,自然就水到渠成。甚至有的竞赛考前指定辅导班,老师表示:“你么可以不上,到时候吃亏不要找我们。”于是乎不管价格多高,家长们依旧纷纷解囊,生怕孩子因为自己的一时吝啬错过了大好机会。

  在这样的辅导班里,常见的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最后一排不少家长奋笔疾书,回家再一一分析,这哪是考学生,分明是考家长。

  乱象四:宁信网上不信官方

  不少有经验的家长都是“泡”各种教育论坛“泡”出精来的。“听专家侃侃而谈还不如上网泡论坛。”一名家长兼版主如是说。

  一到二、三月份招考准备期,论坛上就会有有心人贴出的“各区县学校招生要求”、“小升初家长指南”、“某某名校招考准备秘籍”等等资料,还会有历年来家长们对于该学校在论坛上的讨论。“我家孩子读的是某某校某某老师带的理科班,教学绝对认真,每天作业做到十一点。”“我们孩子读的是某某校,外面名气挺响的,其实不行的,管理一塌糊涂,大家别去。”“我家孩子同时被两所民办录取了,不知道该去哪一所,求助!”这样的帖子每天在教育论坛上都有好多,还有不少家长因网结缘结成联盟,考试竞赛都一起出发,发现了什么“牛老师”开的班还会私下交流。

  网络上的信息越发达,越让学校和官方机构的声音显得弱小。一个小学老师担忧:“我们并不要求家长这般疯狂补课呀,可教学大纲、课堂内容现在似乎已经没家长信了,到底谁是老师,谁在办学啊?”

  乱象五:名校崇拜,盲目跟风

  为什么要进名校?家长们的原因很简单,教学质量好、环境好、升学前景好。总之就是好。

  对于名校的崇拜,很多时候源于名校的牛“数据”。每年进市重点的百分比是多少,每年某某杯得奖的人数是多少,这些金光闪闪的数据和摆在橱窗里金光闪闪的奖杯以及喜报一起,让家长们心动不已,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旦踏入该校,就立即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而有的家长更为高要求,不仅要进名校,还要进重点班,才能算是上了双保险。

  但所谓的“名校”究竟适合自己的孩子吗?校园文化与自己孩子的性格相匹配吗?为“名校”花费大量时间在路程上值不值得?这些问题家长从不考虑。“就好像世博会一样,看到哪儿排队多也就挤过去瞧一瞧,根本不关心内容如何。”一位教育界人士如此形容。

  乱象六:升学中介”大发横财“

  择校升学同样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因为升学而火热起来的教学机构横亘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担当起了类似于“中介”的角色。这下,不仅出国留学(微博)、自主招生有中介有培训,就连幼儿园、小学生升学也有“军师”出谋划策,前后打点。

  这些培训机构借着各种竞赛和考证获得生存土壤,屡有卷钱走人后的洗牌,但也野火烧不尽。他们的出现,其实和各层次教育的脱节不无关系,家长们不得不寻觅课堂之外的教学,以迎合更高层次的认可。

  这一广大的市场已然形成一条利益链条,唯有家长和学生被绑在其中,动弹不得。

  教育观察家言:

  选择“未来”还是选择“中国”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家长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是没有错的,学习、工作、成家,大都如此,但并非都能得偿所愿,毕竟,学习的道路漫长,变数很多。

  不妨看一下前十名现象,学到本事才是真的。每年上海高考(微博)的前几名,他们一路都是名校出身?不见得;他们将来工作都是精英?不见得;他们将来都有一番伟大的成就?不见得。

  但也不能反过来说不追求名牌就有利,有些专家教别人不追自己孩子倒穷追。我觉得应该是,尽力即可,不能钻牛角尖,但不论在哪一种环境下,都要保持进取心,向山峰看齐。

  很多时候,我们责怪学校招生乱,乱出题,乱制定政策,可说实话,学校也是被逼的,被谁逼的?与日俱增的报名人数、打招呼的条子数和根本满足不了需求的学额、生均经费。为此,学校只能树立起一道又一道门槛来淘汰人。

  在“择校观”问题上,我最多补充几个关键词——实用、科学、生态的择校观。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观念不是先树立的,而是在实战中选择的。难怪越来越多的人说,开家长会、听专家在电视上侃侃而谈,不如上篱笆网,因为,前两个地方很未来,后一个地方很现在、很中国。

  (笔者是一名长期在教育界工作的观察家,因种种原因未肯透露姓名)

  网友原创“咆哮体”

  小升初的爹妈你们伤不起

  小升初的爹妈们,你伤不起啊!三年级起,课外语数外全面搞起!有木有!还要外加琴棋书画。美其名曰全面素质教育!坑爹啊!尼玛这是啥素质啊!这是神才有的素质啊!周末假日,学而思,四季,昂立,赶场子走穴不着家啊!有木有!全年无休, 24小时店还24小时啊!比为证书啊!小升初的敲门砖啊!有木有!有个进了名校的过来人说想当年他家宝贝小升初证书50多张啊!我了个去!你爹妈这一辈子两个人加起来证书都木有50张啊!惭愧啊,惭愧!有木有!拼了老少三条命,终于证书到手,成绩全优,简历丰满,以为待价而沽了,有木有!又出了个“三不” “不证书、政策: 不考试、不简历”!有木有!有木有!不让拼证书,只能拼爹啊!可是你爹我拼不起啊!全家总动员啊!小姨子大舅子,同事同窗,八杆子打得着的,打不着的,一律电话,请吃,送礼啊!有木有!恨不得大街上逮个人就问“老师,您和那啥××中学有关系吗?”有木有!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升学 的新闻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