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防止孩子出现自我认同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14年02月25日 10:28  人民网 

  斌杰妈妈问:“您的意思是我们替他做主虽然是好意,但把他当小孩会导致他出现自我认同问题?”

  昕怡说:“是的,孩子们难以获得父母的认同,会比较混乱。”

  斌杰妈妈说:“啊?这么说我们这样做是有问题的啦?”

  斌杰说:“当然了,妈妈。我们班有个同学他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他妈妈怕他学坏,什么都不让他做,也不让他和我们同学出去玩,结果您猜怎么着?”

  “怎么着?”斌杰妈妈问。

  斌杰说:“他原来是一个特别活泼的人,可是自从他妈妈严加限制后,他现在整天郁郁寡欢,连我们和他玩得好的同学跟他说话他都好像没有反应,我觉得他出问题了。”

  斌杰妈妈倒吸了一口气,因为自己心里正想对儿子这样严加限制呢,听儿子这么一说,心里害怕了几分。

  斌杰见妈妈紧张了,继续说:“本来我也是想什么都听您的,知道您是为我好,但是看我同学变成那样了,心里挺害怕的,要不是咱们在这里参加亲子俱乐部,我都不知道该找谁商量呢。”

  斌杰转过头来对着大家说:“谢谢你们帮我,我就想做自己,不想做妈妈的‘猴子’,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有自己的思想,我想为自己的人生做回决定。”

  是的,家长们常常为了爱孩子,为孩子考虑很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有时甚至于为了替孩子着想,不允许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观点不一致时争吵、打骂,结果在伤害了孩子的同时,也在孩子面前失去了父母的形象。

  影响认同感形成的因素之一就是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关爱和民主的教养方式不但有助于孩子的学业成就,也同青少年获得健康和恰当的认同感有一定关系。

  如果青少年和家庭成员有稳固的感情基础,又有相对宽松的个人空间,那么这些青少年能在家庭讨论中感受亲密,在对父母表达不同意见时也懂得相互尊重。

  听了斌杰的事情,潇潇妈妈终于憋不住了,觉得女儿最近出现的情况可能和自己有关,不能不说了。

  “我家潇潇已经有两天在家里不说话了,怎么问都不理人,每天除了吃饭、上学,就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潇潇妈妈着急地说。

  昕怡问:“发生了什么事?”

  潇潇妈妈脸憋得通红,半天才说:“女儿想要利用假期去做社区志愿者,我没同意,我想让她补课,结果商量了好几回也没商量好,有天我和她发脾气了,她就一言不发地进自己屋了,再也没说话。”

  潇潇爸爸也说:“对,我想起来了,她和她妈妈争论的时候说过几句话,而且是反复说。”

  斌杰妈妈着急地问:“她说什么?”

  “她好像说‘我是谁?’‘我为什么要上学?’”潇潇爸爸转身问妻子,“是说的这个吗?”

  潇潇妈妈回忆道:“嗯,好像是,是!是说的这个,反复说了好几遍,我当时没在意。”

  培智说:“这个状态我经历过。”

  大家齐转头看培智,他继续道:“以前我爸总限制我这个,限制我那个,我很苦恼,不知道我自己是谁,干吗要来到这个世界。整天谁都不想理,就自己闷在屋里发呆。”

  潇潇妈妈说:“啊?发呆?那……你是怎么走出来的?”

  培智妈妈接话道:“我见儿子的状态不对,就和他爸爸商量,是不是孩子出问题了,开始他还不信,后来时间长了他也觉得有问题,我们这才全家来找昕怡老师咨询。”

  潇潇妈妈着急地说:“那我女儿她不肯来,怎么办?”

  昕怡想到了另一个孩子,也是女孩,因为长得漂亮,每天喜欢打扮,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父母就一直对她指责、批评,甚至恶语相向,尤其爸爸对女儿喜欢打扮表示不满,结果女儿痛苦地关上房门不吃不喝,在妈妈的劝说下,全家来咨询,女儿痛苦地哭着说:“我爸不喜欢我打扮,我是女孩为什么不能打扮呀?难道他想让我做男孩不成?”

  女孩的父亲听女儿这样哭诉时惊呆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女儿不做女儿,他只是担心女儿太过注重打扮会影响学习,怕女儿和那些不三不四的男孩在一起。结果,自己的限制却让女儿产生了性别方面的误会。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孩子如果不能获得自主权,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自我认同感混乱、认同感早闭、认同感延缓三种自我认同危机。

  听了斌杰、培智和潇潇的故事,昕怡决定给在座的家长们讲一个智者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岔路口,他想走左边的道路,但站在岔路口的一位长者拦住了他,并对他说:“年轻人,左边的道路崎岖不平,我刚从那里走过来,你不要走这条道,很难走,我建议你走右边这条,这条道路很平坦,很好走。”

  年轻人头一仰,说:“老头儿,走开,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长者耐心地说:“因为左边这条道路是我用了一生才走完的道路,经验深刻,所以我不希望你走我走过的老路,跌得头破血流。”

  年轻人自豪地说:“我不怕,我就是喜欢有挑战的道路,你别管我!”

  长者无奈地让开了道路,大家可想而知,这条道路崎岖且艰险,年轻人在左边这条道路上跌跌撞撞,摸爬滚打终于走完了这条道路。

  斌杰妈妈说:“看来我们是那个智者,站在路口想给孩子指路,可孩子似乎根本就不愿意听。”

  昕怡说:“没错,别人告诉的往往不如自己所体验到的深刻。”

  昕怡想到曾经辅导了20次的另一个高一学生,这个男孩的妈妈从小没有机会考大学,终身遗憾。所以她一直对儿子有一个很高的期望,就是好好学习考大学。

  然而遗憾的是,她越想让儿子学习,她的儿子就越是不肯听她的,每天逃学,打游戏,不回家,母子俩纠缠不休,吵闹不休。可是当妈妈生气说不管啦,你爱学不学时,儿子反而自己背着书包去了学校。母子俩就像是在演猫抓老鼠,一直这样纠结着。

  只是,这位母亲很难意识到她已经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了儿子,她也忘记了自己做家长的职责,而是把主要的任务放在了抓儿子的学习上,却忽略了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人,一个能为自己负责任的男人。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