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积累运用一:《白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2日 15:44   

  

  学科:语文(人教版)年级:五年级编稿老师:康玮期数:2327

  

  积累运用一与第五课《白杨》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高尚的品质。

  2.积累描写自然景观的词语。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积累运用

  1.读一读,背一背

  本练习中出现了16个词语都是描绘自然景观的,因为我们的第一单元课文都是与景色相关的。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多指见到美丽的景色)

  草长莺飞: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

  柳暗花明:形容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也说云兴霞蔚。

  花好月圆:花开正盛,月亮正圆,比喻美好圆满的家庭生活。

  奇华异草:珍奇的、少见的花草。

  山明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度,有利农事。

  层恋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和山峰,形容山势险峻,山峰众多。

  2.阅读短文

  短文通过对一块有着龙的形象的奇石描写,赞美了龙的精神,赞美了龙的故乡——中国。

  二.《白杨》

  1.文章概述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2.文章结构

  第一段:这一段从开头到“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的是列车在茫茫戈壁运行,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

  第二段:这一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到“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讲的是爸爸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这一段从“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讲的是爸爸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这一段即最后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爸爸看到白杨树的身边有几棵小树成长起来了,嘴角浮起了一丝微笑。

  三.分析理解

  课文首先讲被蒙古人民称为戈壁,顾名思义全是沙子和石块,干旱缺水,植物稀少。“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是说大戈壁非常荒凉,人迹罕至。特别是沙漠刮起风沙时,地是黄的,天也是黄的,天地一片黄色,所以说“浑黄一体”。课文开始的这两句概括了大戈壁的特点:大、荒凉、气候恶劣。这时,课文用一个设问句引出白杨——在茫茫戈壁,只有从白杨树上才能“看得出列车在前进”也就是说,白杨是列车行进的唯一标志。“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这说明铁路沿线有许多白杨树,它们像列队的卫士,挺立在沙漠中,抵挡着风沙的袭击,护卫着铁路。“高大挺秀”就是又高大,又直立秀丽。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这是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初步印象。

  课文接着讲白杨的内在特点,是在两个孩子争论的过程中通过爸爸的口讲出来的。爸爸介绍白杨树共有三句话,分别讲了白杨的三个特点。第一句是从外形上讲白杨直立高大。

  第二句讲“哪儿需要……就在哪儿……”这是讲白杨顽强生存的精神。第三句讲它不怕风沙雨雪、干旱洪涝,这是在歌颂它坚强不屈的品质。

  课文的重点在第三段,讲爸爸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点明中心的句子。“也”后面的意思是叙述的重点。“表白”即对人解释,说明自己。在本课显然应理解为表达自己的心愿。爸爸要表达什么心愿呢?从这段讲的爸爸的经历和对子女的安排看,爸爸妈妈都在新疆工作,说明他们在年轻时就服从祖国需要,远离家乡去新疆工作,像白杨一样,哪儿需要就哪儿扎根。他们接子女来新疆念小学,念中学……含着的意思是希望子女和他们一样,学好本领,建设边疆。联系上一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来看,特别是“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总是那么……不……也不……”等句子,表面上介绍白杨,实际上是赞美具有白杨品格的人,是表明他自己要做这样的人。

  课文最后一段的描写意味深长,“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爸爸;“几棵小树”暗指孩子。看见“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含着的意思是,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他为此感到欣慰。爸爸的微笑正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愿为祖国建设作出无私奉献的志向和理想。

  本文的重点有二:一是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有关句子。本文借物喻人,意思含蓄深刻。怎样才能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呢?可抓住重点词、句、段,特别是表中心的重点句,从理解内容再体会所表达的思想。如由白杨的特点体会边疆建设者的品格;由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体会孩子们一定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扎根边疆、茁壮成长。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要抓住重点词来理解重点句,方法很多比如朗读、比较、分析、换词、删读……二是初步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也是本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可抓住“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启发学生思考:爸爸表白了什么心?他要颂扬什么?先鼓励学生自己试着概括中心思想,再相互订正、补充,最后再结合课后练习思考题,准确地掌握本课的中心思想。

  课文的难点是了解课文的借物喻人的写法,这也是在为中心思想服务的,同时也是这篇课文的特点之一。在当前提倡推崇训练教学的形势下,应由词句段的训练引出这个写法,从而加深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本文的特点之二是多处描写了爸爸的神情。见到白杨树,先“出神”,继而,“沉思”,可见由树想到人,想到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想到和自己一样的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等爸爸讲到白杨的特点时,“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说明爸爸在借物喻人,谈论边疆建设者的品格,表达自己的志向。最后讲到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如果第一次“沉思”是思自己、思过去,那么第二次“沉思”主要是思子女,思未来——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在边疆落户,建设边疆的事业后继有人,感到欣慰。

  

  五.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白杨坚强不屈体现在对自然界的困难,这些建设者们遇到了吗?除此还遇到什么困难?

  填空:

  ②建设者们没有_________;没有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他们总是_________。

  ③是什么精神鼓舞着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叶上的珍珠

  像碧玉盘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一打挺儿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上荷叶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叫着说你们快来看哟那荷叶托着的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粒粒珍珠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似乎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

  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给你增添了光辉。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吗?”荷叶微笑不语。

  太阳升高了,水珠被蒸发了,荷叶上只留下一块块泥印。

  1.根据下面意思,写出成语(从短文中找)

  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 )

  2.给第2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3.荷叶为什么微笑不语?

  (二)

  节水,从我做起

  今天在自然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要求每个同学做一件具体的节水小事。在我们家,我和爸爸都很注意节水,只有妈妈有时不太注意。我决心帮助妈妈改掉这个坏毛病,便自愿当了家庭节水监督员。

  早晨,我开始观察妈妈。只见妈妈打开水龙头,接了一盆水,然后关上水龙头,便匆匆离开了。水龙头没关紧,水从水管中“滴哒、滴哒地往下滴。我赶快拿过一个杯子去接水,并记下了时间。经过十分钟,我关紧水龙头,用量杯量了一下杯子里的水,共0.6升。我对妈妈说:“您看,这是您十分钟浪费的水。”妈妈满不(再在)乎在地说:“小孩子家,(管官)那么多事,这点水交不了多少钱。去!去做你的事去!”

  中午,我继续观察妈妈,她下班回来打开水龙头开始洗手,然后,洗菜、淘米,大约用了五、六分钟才顺手关上水龙头,去做饭了。但水龙头依然没关紧,还像早晨那样“滴哒、滴哒”往下滴。这次,我走到妈妈跟前,严肃地对妈妈说:“妈妈,您又忘了节水了。这次,您不但没关紧水龙头,而且洗手、洗菜一直开着水管,这样就更浪费了,别看您一个人浪费这点水没啥,全国十亿人如果都这样想这样做,一年得浪费多少水呀!再说,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要人人节约用水!”妈妈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你可真是太认真了,好!我一定改掉浪费水这个毛病。”

  从此,妈妈再也不浪费水了。我们家成了节约用水的光荣人家。

  1.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用“○”圈出来。

  2.简要回答:“我”第一次观察妈妈看到了什么?“我”又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