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型关大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16:10  《为中华民族而战》 

  1937年8月26日,洛川窑洞前,八路军各师将领整装待发。

  毛泽东提着一壶开水,张闻天抱着一摞大碗,并排走出窑洞。

  朱德见状,问道:“大将出征,美酒饯行?”

  “此地荒凉,无酒无肉,权且以茶代酒。”说着说着,毛泽东脸色严峻起来,“刚接到南京急电,山西南口防线岌岌可危,华北形势将呈崩溃之势。诸位必须日夜兼程,赶赴前线!”

  他缓步走向座中一对师生搭档——林彪和他就读黄埔军校时的老师聂荣臻:“两位,我们从江西中央苏区带出来的人马都编入一一五师,全部本钱都交给你们了,一定要打响第一仗!”

  饮完饯行“酒”,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率林彪、聂荣臻、徐向前等人奔赴山西。当他们赶到山西首府太原时,南口已经失守。

  造成南口国民党80万军队大雪崩的罪魁祸首是板垣征四郎。他率领日军第五师团利用蒋介石战略部署上的疏漏,沿太行山与恒山夹缝之间的蔚代公路疾进,突破国民党第一、二战区的结合部,迂回至大同、涿州侧后。集结于大同的阎锡山第一战区主力和集结于涿州的刘峙第二战区主力害怕后路被截,纷纷南撤,准备在平型关部署第二道防御阵地。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自古以来即为联结山西与河北的重要隘口,关内关外,群山峥嵘,层峦叠嶂,沟深谷幽,易守难攻。

  林彪的一一五师奉命前往平型关侧翼布防,在这里他碰上了正计划再出奇兵的板垣征四郎。

  板垣与阎锡山都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学校,算起来还是同学。一年前,板垣担任关东军参谋长,投函要拜访老同学。阎锡山提出用专机去接,板垣托辞说自己喜欢游山玩水,徒步沿蔚代公路横穿山西到达太原。经过这长达千里的特殊旅程,他把南口、忻口、娘子关、平型关等战略要点侦察得一清二楚。在取得突破南口的重大战果之后,他派三浦敏事少将带领第二十一旅团绕开平型关正面防御阵地,从侧面斜插。

  林彪喜好研究军事战术,他注意到日军将领非常偏爱迂回包抄,常常兵走偏锋,以奇制胜。到达平型关后,他预感到侧翼可能变成唱大戏的舞台,于是忙着勘察地形。

  9月23日,聂荣臻带领后续部队抵达平型关东南的上寨镇,见到了勘察地形回来的林彪。林彪指着寨下一条山壑,说:“可以在这里打一仗!”

  聂荣臻驰目四望,忍不住叫道:“多好的伏击点哪!”

  寨下是一条由灵丘县通往平型关的狭窄沟道,地势最险要处为沟道中段,长约5公里,沟深数十丈,其北侧是陡壁,无法攀援,南侧是缓坡,易于伏兵向沟底出击。沟底狭窄,最宽处不过十余米,最窄处仅能通过一辆汽车,不利敌兵展开。

  9月24日,前沿部队报告:日军占领灵丘县城,估计翌晨会经过上寨。

  林、聂升帐点将。

  “六八五团。”

  “到。”团长杨得志应声而起。

  “你率部埋伏在老爷庙,这是口袋阵的袋底,将是敌我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可不能让敌人捅破了袋底!”

  “六八六团。”

  “到。”团长李天佑嗓门洪亮。

  “都说你是一员虎将,敢于刺刀见红。这次派你团埋伏在白崖台,一旦战斗打响,全团在最短时间内冲下沟去,将敌人分割成一段一段的。记住,要大胆接敌,一贴上身,敌人有再多的飞机大炮都不管用了。”

  林彪令六八七团埋伏在上寨村,随时准备捆紧袋口;令六八八团作为预备队,待命出击;令杨成武率独立团、骑兵营插至灵丘与涞源、广灵之间,切断敌人交通线,阻止敌人增援。

  夕阳西沉,最后一抹晚霞把大地映照得一片血红。临近黄昏,阎锡山派人送来《25日平型关出击计划》,内称阎军8个团将分三路出击,要求一一五师配合行动。

  “痴人说梦!”林彪一松手,命令函从他的指缝间飘落下来,“总共才8个团,还分三路出击,每路之间相隔二三十里,这样稀稀拉拉,连个战斗队形都保持不了,还谈什么出击?”

  聂荣臻从地上拾起命令函,看了也直摇头:“不理它,我们照既定方案打!”

  24日子夜,一一五师主力赶往设伏地点。行进途中,下起大雨,山路变得特别湿滑,指战员既无雨衣,又无御寒衣物,单衣单裤,浑身淋得透湿。

  风声、雨声、脚步声和指挥员压低的催促声交织在一起,部队沿着崎岖的山道,艰难地前进。

  大雨引起山洪暴发,陡然疯涨的溪水咆哮着撞击沟谷峡底,发出轰轰的巨响。战士们把枪支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或手拉手结成一道人墙,或拽着骡马的尾巴从激流中淌过去。陈光率领的三四三旅抢在山洪暴发前过去了,徐海东率领的三四四旅被洪水阻挡,只过去了一个团,另一个团的部分战士急着过去,结果被越来越凶猛的洪水裹挟而去。

  已经过峡的聂荣臻建议:“洪水太急,强渡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牺牲,干脆让剩下的部队作为预备队,绕道而行吧。”

  林彪皱紧眉头,无奈地点点头。

  经过半夜急行军,一一五师在拂晓前进入预伏地点。这时,雨停了,山风更劲,战士们趴在湿漉漉的黄土地上,冻得唇青脸乌,瑟瑟发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蔚代公路上分外寂静。几个小时过去了,灵丘方向静悄悄。

  六八五、六八六团沉不住气了,派参谋到师部指挥所请示。

  师部指挥所设在沟道东南的一座山头上,从那里可以鸟瞰战场全景。

  参谋进来时,林彪正拿着望远镜观察沟壑的动静。聂荣臻问:“有什么情况?”

  “鬼子没有动静,团首长要我来问问怎么办?”参谋回答。

  “谁说鬼子没有动静,你竖起耳朵听听。”林彪说话时头也不回。

  这时,能够隐约听到汽车马达的声音。

  聂荣臻命令:“回去告诉你们团长,注意隐蔽。没有命令,不得开枪!”

  日上三竿时,一长溜军车缓缓进入战士视线。

  一辆,两辆,三辆……数到后来,竟然有一百多辆。每辆军车上都满载着物资和日军士兵。

  更令人兴奋的是,在军车之后还有数百辆骡马大车,车上堆着棉衣、行李、弹药和药品。

  骡马大车之后,只有一小队骑兵押阵。

  闯入埋伏圈的正是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的一个联队和旅团辎重队,人数约四千余人。

  看到大鱼上钩,一一五师指战员兴奋得眼睛发光,急切地等待着开枪的信号。

  指挥所的师首长有些犯难。日军军车与骡马大队、骑兵越拉越开,首尾相距七八里,走在最前面的军车都要出沟了,而后面的辎重队还有一半没有进入埋伏圈。

  就在这时,指挥日军先头部队开进的新桥中佐也感觉到队形拉得太开,命令军车先停下来,等候辎重队。

  一百多辆军车挤在狭窄的沟道,一辆接一辆串成糖葫芦,这是发起攻击的最好时机。

  林彪下令:“立即开火!”

  三发红色信号弹飞向天空,刹那间,沟壑山崩地裂,变成一片火海。数千颗手榴弹雨点般落到沟底,军车被炸毁,燃烧的烈火引爆车上的弹药,爆炸声惊天动地。

  按照战斗方案,杨得志指挥六八五团冲出埋伏地,堵住沟壑的出口;李天佑指挥六八六团由白崖台压向沟底;六八七团在消灭押阵的小队骑兵后,席卷辎重大队。

  日军先头部队是第五师团的精锐,富有战斗经验。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恐和慌乱之后,马上镇静下来,就地组织还击。

  狭窄的沟底使日军处于四面受攻的被动地位。日军一边还击,一边朝沟中的制高点——老爷庙移动。

  指挥所里,林彪发现了这一动向,急叫:“传令兵,告诉李天佑,先敌抢占老爷庙!”

  如果日军占据此点,就可以集中兵力,凭借有利地形和精良的装备顽抗,可能导致久战不决甚至战场形势逆转。

  聂荣臻见状,主动地对林彪说:“我亲自去!”

  他来到六八六团阵地,问:“进展怎样?”

  “棘手得很。鬼子很顽强,虽然伤亡惨重,但建制不乱,还能组织有效的反击。看来,一两次冲锋,解决不了问题。”李天佑喘着粗气报告。

  聂荣臻吩咐道:“你把全团分为两路,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冲下公路,把敌人斩成几截,另外,抽调一个营抢占老爷庙,这是取胜的要点。”

  李天佑朝聂荣臻手指的方向一看,惊出一身冷汗:“哎哟,他娘的,有一群鬼子正往老爷庙爬呢!”

  抢占老爷庙的任务交给了三营,他们的战斗最为惨烈。三营最先冲上公路,与拼命阻击的鬼子展开肉搏,经过半个小时厮杀,牺牲过半,其中九连只剩下十几个人,班以上干部全部阵亡。三营营长也挂了彩,他命令余下的战士集中在一起,甩开纠缠的敌人,攻上老爷庙。

  战斗逐渐由沟底移向老爷庙。日军先后组织五六百人轮番仰攻老爷庙,一一五师不断向制高点增兵,居高临下,予以压制。

  老爷庙先后易手十几次,每次易手都伴随着极为残酷的白刃战。

  本来,白刃战是八路军的杀手锏,但是,战士们投入肉搏战时,惊奇地发现,自己遇到了训练有素的对手。日军拼刺刀的能力和顽强的作风超乎想像,他们三个人组成一个拼杀小组,背靠背,往往七八个人难以近身。八路军战士捅死一个鬼子,常常要付出对等甚至一倍的代价。

  战场上,人来人往,搅杀在一起,不断有人倒下,随即又有人补上,双方都用母语咒骂着,叫喊着,惨叫着。鲜血把沟底的黄土浆都染红了。

  在平型关打响伏击战的同时,杨成武率领的独立团与三浦敏事少将率领的第二十一旅团增援部队也展开了激战。

  战斗持续到下午3时左右,沟底顽抗的日军悉数被歼,另有残敌逃至团城口固守,靠飞机空投物资救济。

  鉴于战斗目标已经达到,林彪、聂荣臻下令收兵,一一五师打扫战场。这一仗,歼灭日军一千余人,炸毁汽车一百余辆,大车二百余辆,缴获步枪一千余支,野炮和轻重机枪二十多挺(门),战马五十三匹,军用物资堆积如山。仅搬运战利品就用了一天一夜。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对日作战的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

  自诩“从未打过败仗”的板垣闻知消息,亲率七千余人从灵丘西进,赶到平型关找一一五师决战,结果看到了一个让他心惊胆战的情景:

  一百余辆汽车惨遭烧毁,每隔约二十米,倒着一辆汽车残骸。公路上有新庄中佐等无数阵亡者,还有烧焦躺在驾驶室里的尸体,一片惨状,目不忍睹。痛彻心情,难以言表。

  玩火者自焚,侵略者下地狱,这是必然的结局。

  林彪(1907-1971) 原名林育容,湖北黄冈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黄埔军校,1926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抗战胜利后,先后指挥辽沈、平津战役。然后挥师南下,从东北打到海南,长驱直下,横扫千军如卷席,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反革命集团,阴谋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