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试教育让中小学生患上科技冷漠症(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1日 23:09  中国青年报 

  加分政策逼得科技竞赛越来越功利

  湖南省某重点中学的科技辅导员刘高翔老师从事科技教育工作十多年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做过。他最深的体会是,开展科技教育,特别是科普教育,小学比初中好搞,初中比高中好搞,到了高中,科技活动都是瞄着竞赛拿成绩可以获得保送或加分这个目标了。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国家级青少年科技比赛有4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的比赛、计算机兴趣大赛和机器人比赛。在这四项赛事获得最高奖项,是学生在高考之外,通过从事课外科技活动,获取保送大学或高考加分资格的惟一途径。

  “科技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还比不上教音乐、美术的老师。”刘高翔感慨道,学校在评优、评先、评职称、评工作量时,都不会看重科技老师日常开展的工作,惟一证明自己的方式,就是带学生参加竞赛拿到成绩。

  这在无形中导致科技活动成了少数学生参与的功利性活动,科技辅导员变成了竞赛辅导员。

  彭冀群介绍说,科协每年举办的青少年创新大赛活动比较多。但从2005年省级比赛的高考加分政策取消后,只有国家一等奖才能保送,这使很大一部分孩子对参与科技活动望而却步,剩下的那部分学生为了争夺全国一等奖,竞争更加激烈。“河南这么一个大省,每年通过奥赛、数学竞赛能拿到国家一等奖的仅有40人,而参赛者有几千人,多数人拿不到一等奖不能保送,这时候转过身来参加高考,考不上再回过头来复读,我就认识好多这样的学生。”彭冀群无奈地说。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李燕祥列举了《中国科协2007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一组数字,印证了彭冀群的担忧。2007年,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11736次,比上年增长5.3%,参加人数也增长19.5%。但与竞赛无关的青少年科技夏冬令营的举办次数比上年减少457次,下降12.4%,参加人数也比上年减少14万人次,下降18.7%。

  科技教育的明天在哪里

  尽管目前中小学的科技教育面临诸多困难,但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如何提升科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论坛上,李燕祥公布了刚刚完成的《科技辅导员标准》课题的调查结果。公众对于科技辅导员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26.4%的人认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师资队伍;14.3%的人认为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科技教育(科普)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还有37.3%的认为全社会都应该积极支持、参与科技教育(科普)工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同舟处长在论坛上介绍说,教育部目前正通过“课改”、“教改”和“考改”等多方面改革措施,来全面推进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

  “‘课改’所实行的新课程标准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是很好的,但在我们学校,最能体现科普和探究实践精神的《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两门课程,虽然给学生发了教材,但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一方面学校没有能上这些课的老师;另一方面,学校认为,高考又不考,何必一定开呢。

  在石进德看来,科技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改进空间。他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学生认为科技教育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教育活动形式单一(24%)、活动内容死板、缺乏趣味性(39%)以及活动缺乏参与性(26%)。

  “原创性课题少也是中学生科技活动的一个突出问题。”石进德通过调查发现,在科技活动的选题上,86%的课题由教师选定,9%由高校教授或科研机构专家确定,只有5%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多数情况下都是按师长的判断和思路去开展活动,创新性不足。”

  与此同时,更多的科技老师认为改革的关键还在于“考改”。“不改高考,与考试成绩无关的活动还是难以真正开展起来。”刘高翔建议,在高校招生改革中,多给科技能力突出的孩子一些机会。他告诉记者,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中,有一个条件是,必须在省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报名。“这个政策的推出,等于给孩子又多了一次高考的机会,对我们搞学校科技教育的工作者还是很有推动力的。”刘高翔说。(记者 谢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