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孩子走近瓷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 16:16  当代家庭教育报 

  左翠霞:

  让孩子与陶瓷结缘

  左翠霞,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佐特陶瓷技术中心主任,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人。2003年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和“行业技术能手”;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创业标兵”;2005年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学技术专家奖”;2006年荣获北京首都劳动奖章。

  她以精湛的陶瓷技艺为北京青少年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是奥运陶瓷彩绘活动的发起人;她就是高级工艺美术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北京站火炬手左翠霞。

  让孩子走近瓷文化(小标题)

  1994年,做了十几年陶瓷设计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左翠霞,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带着仅有的4000元钱离开故乡景德镇,来到北京创业。最初,左翠霞凭着给学校制作陶瓷壁画,有了一些积蓄。之后,她在北京陆续开了6家陶瓷店,生意还算不错。有一天,左翠霞的儿子请同学到家里玩,没想到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对她家里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瓷器产生了极大兴趣。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左翠霞热情地给孩子们讲解起中国瓷器的历史和知识。然而陶艺的真正乐趣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尤其在炼制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左翠霞决定带孩子们去真正体验一下陶瓷的艺术魅力。

  第二天,左翠霞就带着这些孩子来到一家陶吧。孩子们就像是着了魔一样,完全沉迷其中,玩得特别开心。在与孩子和家长的闲聊中,他发现他们对陶瓷文化、陶瓷历史知之甚少,甚至连景德镇以陶瓷闻名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对深层民族文化以及泥与火艺术的理解。“我不埋怨孩子的无知,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从事陶瓷创作多年的景德镇人,自己有责任把陶瓷文化发扬光大。”另外,她还了解到,北京有2000多所学校,有100多万学生,如今学校和家长都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文化教育,而陶瓷的文化教育还是一个空白。

  左翠霞由此受到启发,想开一个陶瓷活动中心,既发挥了自已的专长,又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2001年春天,左翠霞的佐特陶瓷活动中心终于建成了。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中心占地10余亩,其中陶瓷展览室400多平方米,陈列有我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600多件陶瓷工艺仿制品。为便于学生实践,活动中心的8间活动室备有拉坯机、修坯机、球磨机,还有电窑一座、梭式窑一座,从陶泥、捏泥人,到制作陶瓷产品,可供1000多名学生同时进行动手动脑的活动。目前,中心接待社会各界人士5万多人,法国、英国及非洲等外国友人两万余人,接待的中小学生已达38万多人次,收到学生游后感5万余篇、校长留言数百条,成为几十所学校的“校外素质教育基地”。2003年12月5日,北京市政府把这里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热爱公益事业(小标题)

  左翠霞热爱她为之奋斗几十年的陶瓷艺术事业,同时她还十分热爱公益事业。在获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之后,她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她为贫困山区无偿创作了十幅有教育意义的陶瓷壁画、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了独立绘制的瓷版画。她常年关心弱智儿童的情况,亲自去探望他们,为他们捐款、捐物,并邀请他们到佐特陶艺中心游玩,提供免费服务。她连续几年自费为全市中小学生举办了“佐特杯”陶瓷绘画比赛活动。她创办了陶瓷艺术展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拓展、延伸陶瓷文化,用我国的民族产业、民族精神去教育、感染、激发今天的青少年。她用十年来收集到的被日本等八国联军掠夺的陶瓷国宝,制成图片和捍卫国宝的英烈们的照片,并按图片复制了一批陶瓷作品,举办了“勿忘民族屈辱,弘扬民族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真正起到了以物育人、以情感人的教育效果。

  为弘扬陶瓷文化,发展民族产业,左翠霞还有更大的目标。她向记者透露说,愿尽自己的所有回报社会。要是有可能的话,她打算建设一个全国性并具有各地陶瓷产业区特点的展示园区,以展示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陶瓷文化,建设一座国家级陶瓷博物馆。她要在自己有生之年把尽可能多的优秀陶瓷作品收集进来,建设一个陶瓷文化交流中心,让更多研究陶瓷的知名人士,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把祖国的陶瓷艺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黎思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