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在说?我在说!谁在听, 我在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1日 21:06  当代家庭教育报 

  谁在说?我在说!谁在听,我在听!

  听比说重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小标题)

  辛苦工作了一天,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回来后,妈妈指着桌子上的两个苹果问:“轩轩,你先挑,你要吃哪个?”

  “我要先吃那个又大又红的!”

  讲了多少遍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了,怎么还这么冥顽不化呢?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不满地追问:“为什么啊?”

  “然后,我再咬一口那个小苹果,尝尝哪个更甜。我要把甜的给妈妈吃!”

  妈妈高兴地把女儿抱起来亲了又亲,心里暗自庆幸刚才没有急吼吼地批评教育女儿,而是让女儿把话说完整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曾几何时,我们是乐于、善于倾听宝宝的声音的,从宝宝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到“咯咯”的欢笑声,喝奶后打嗝的声音、吃手指时的吧唧声、咿咿呀呀的学语声……用心聆听如闻天籁,然后是一家人快乐地分享。当所有的第一次伴随着宝宝成长的脚步逐渐转为常态时,我们年轻的父母们也已经重新回归到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去。在工作或大或小的压力下,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开始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孩子的话语和表情。

  “在我们日常的沟通中,很多人不自觉地在忽视地听、假装地听、有选择地听,真正能做到专注地听的人很少。他们往往忽视了倾听也是一种品质,高品质的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和基础。”致力于研究儿童心理的芳子老师强调,“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听比说更重要——首先应该积极努力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断章取义地听,喋喋不休地说。”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把这话运用到孩子身上,大人们则多半没有这份耐心——不忙的时候,还能够仔细地倾听;忙起来也就敷衍了事,反正是“小孩子,能有多大的问题”?

  小孩子说话真的不重要吗?错过了,也是可以弥补的?

  “一个人的表达形式是在12岁之前形成的,12岁之前的经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芳子老师说,12岁之前一定要让孩子的情绪表达得到满足,否则会造成一生的“未完成事件”。“一个女士被‘心脏病’折磨了很多年,但无论怎么检查,结果都显示她很健康。最终,心理辅导为她解除了病患。原来这位女士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被父母送给别人收养,送出去5次,但每次她都倔强地逃回自己的家。这样,她从小就觉得自己是没人爱的。婚后,丈夫也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只有在她生病时,丈夫才会无微不至地呵护她。于是,为了寻找这种被爱的感觉,她就一‘病’十几年……这位女士就是典型的因小时候被爱的情绪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留下的病根。”芳子补充说,“所以必须要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应该仔细倾听孩子的讲话,积极回应孩子的话,给他以良性的刺激,有效地提高他的表达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