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功与快乐从这里起航(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6日 15:32  当代家庭教育报 

  奥数社团:每班每周一节奥数课。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成立奥数小组,参加区“雏鹰杯”数学竞赛,成绩突出,多次获奖。腰鼓社团:组织对腰鼓有兴趣的同学成立腰鼓队,定期进行训练和展示。体育社团:积极开展踢毽、跳绳、羽毛球、广播操比赛等活动,强身健体。读书社团:每周二组织小读者到图书室借书看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音乐社团:有小合唱、小提琴、拉丁舞、中国舞等。书画社团: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到书画室练字、画画。

  陈校长总结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张扬每个孩子的个性,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他们今后的多彩人生打下纯正的底色。本报记者 王炜辉

  教育孩子都要“动”起来

  马驹桥中心小学校长张宝和的“动”字诀

  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互动教育的模式已成为教育的主流。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家庭教育是三结合教育中不可或缺且必须加强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通州区马驹桥中心小学非常重视家校合作,围绕“三结合教育,全员动起来”,努力发挥三结合教育网络作用和教育的整体功能,取得了成效。张宝和校长常对广大教师说,教育一定要“动”起来,“做”强于“说”,尤其是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动”更为关键。

  学校首先“动”起来

  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的主体。张校长说:家校互动合作,学校首先要“动“起来,要不断提高教师对家校合作的认识,要从制度上和经济上支持家教工作。

  学校在开通“家校互动”短信平台的基础上,每周召开一次教师学习会。学习中,张校长反复强调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老师的责任重大。通过学习,提高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在三结合教育中起到了引导带道的作用。

  每学期的家长会是学校实现家校互动另一个重要手段。学校要求校长、主任、班主任必须到场,听取家长的反映和意见,采取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跟家长谈论怎样鼓励孩子、提高教育的实效。还要求各班家长会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与家长面对面互动沟通。

  老师也要“动”起来

  指导家庭教育,教师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为了调动老师同家长联系的积极性,学校每月补助20元通讯费,方便和鼓励老师勤与家长沟通。

  此外,学校鼓励老师主动收集多方面的教育知识,把有借鉴作用的知识及时传递给家长。学校通过校办《家长月刊》的形式,帮助家长掌握先进的教子方法,帮家长认清日常中的错误观念、方法等。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引导家长“动”起来

  通过多年的努力,《家长月刊》不仅让老师“动”起来,也鼓励家长参与互动,积极配合学校一起“动”。家教报每期留出一定内容让家长评价学校;每期让家长投票评价老师、评选好老师。鼓励家长主动加强与老师的配合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家长要配合老师巩固学校系统教学的成果,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了孩子健康成长。

  为了提高家长“动”的能力和水平,学校结合家长需求和教育中突出问题,邀请专家到校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当前社会情况,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张宝和校长说“言传身教永远不过时,好家长成就好孩子”。因为孩子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大人。家长一定要做个好榜样,待人接物、说话做事一定要为孩子做正确的示范;为了孩子的成长一定要克制、改变自己一些对孩子能有负面影响的不良行为。

  鼓励孩子“动”起来

  孩子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育的目的都是教育孩子。鼓励孩子“动”起来,目的是让孩子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张校长常给大家讲一个“捋柳条”的故事。那是校长当班主任时的一件事:学校组织每个班去捋柳条,为了能超过其它班,张校长提前“备课”,出发前与学生商量了方法,根据学生的力气、特点、工具的优劣,三个人一组,三个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物尽其用。结果合作下来捋了130多斤柳条,远远超过了其它班。张校长通过让孩子参与“动”,让孩子感受到了分工合作的重要,事前有准备和事前无准备的区别。

  “动”脑最重要

  张校长说,只要“动”就会有收获。但要取得更大的实效,每个参与者,“动”脑最重要。只有动脑才能主动解决问题,不能轻视事前的思考和事后的反思。只有动脑,才会有创新。

  如果每一个教师、家长、学生都能在“动”中受教育,都能主动思考,用“脑”去“动”、去做,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一定会蓬勃发展。

  本报通讯员 罗小芹 陈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