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培养孩子的关键是要让其自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 17:36  中国奥数网 

  有一个失聪女孩周婷婷的父亲周弘,摸索出了一套"赏识教育法",并有出书所述其教育方法,我看后深受感动。一个失聪的女孩在爸爸真诚的爱的感召下,引用正当的并适合自己孩子的一套方法完成了学业,并考上国外知名大学与正常孩子一起上课,难道我们看后不觉心生惭愧吗?一个先天失聪的孩子在爱的感召下,都能有如此之成就,何况我们身边的健全儿?问题在哪?不在孩子,问题的关键在我们身为父母的身上,在我们没有用心,不能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我们不能正确的审视自己,自责自己,用爱用心去思考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整天抱怨:"看看人家的孩子多聪明,再看看你"。"人家某某考试第一名,你呢?"诸如此类,等等,等等。一个幼小的心灵,睁着大大的眼睛,抬头望着我们,而我们却是用这种言语一次一次的伤害了他们那颗幼小的心灵,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孩子就是在不断的超越这些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让孩子从消极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认识,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当孩子犯错误时,身为父母应当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前提。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把批评行为具体化,把孩子与其具体所犯的错误行为分开。千万不要这样讲:"你怎么老是改不掉你的臭毛病,你总是这样,你看看某某多好,你怎么不能象他是的,你是没治了。"这非常伤孩子的心。身为父母的我们如果在家中,同样,我们的父母以这样的口吻来斥责我们,你会怎么想?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关键是要让其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有了这种信念,才能使我们孩子的大脑活跃起来,如果只想"不可能","办不到","没有用"或"我不行"等,那么,从某种角度讲孩子的惰性思维从此慢慢的开始了,他天性之中本有的创造的大门就此慢慢的关上了。再想打开,难矣。

  身为父亲,对儿子改正缺点的愿望和行动,每次我都予以充分的肯定。竖起大拇指,而且还得说上一句:儿子,你真棒。一个不良行为的消失,必然伴随着一个好习惯的开始,要做到奖罚结合。孩子都喜欢正面的消息,打骂并不能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千万不要情绪化,一个不良行为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要他改掉也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此事家长注意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慢慢形成的。当其还在萌芽时,由于我们自身等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觉察并予以纠正,或是作为家长,自己就不明事理,不能正确引导孩子。所以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常常审视自己的言行,知错必改。

  儿子真正系统学习奥数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的。在此之前参加过几次数学比赛,都得以奖项,不再一一列举,因为那都是过去,关键的是要通过每次比赛来发现和总结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足以及缺陷,加以补正。将来是由今天开始的,今天努力了,进步了,将来必定有好的结果。

  今年五年级第一学期,儿子正式进入学而思竞赛班学习,师从谷运增老师,受益很大,而且,进步的非常快。就我的观察发现,学而思的每节课试题都是从浅及深,从易及难,循序渐进,思路清晰。而且学而思的上课环境非常好,这点儿子非常喜欢。

  做为儿子的家长,我从来都让他自行听课,培养他的自立行为,从不陪听。课后的作业须认真完成,如遇此题不会,上网公布求助他人帮助解决直至完全理解并以记牢为止。其实,一个孩子的学习进步与否,不在你给他报了多少班,而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创造一个良好温馨的环境,鼓励他,帮助他,在爱的眼光下,慢慢成长,爱抚如始,赏识永远,谁都会进步的。

  现在迫于小升初的巨大压力,很多家长的心灵都开始有些扭曲了,往往忽视了孩子教育中最本质的东西--孩子的本性,忽略了很多学习以外的自身素质的培养。事实上学习的能力或成绩的提升。是与人的性格品性的培养息息相关的,绝对不是顾此失彼的关系,我想一定是想辅相成的。家长大声喧哗,过马路不等红灯,不走人行横道,孩子也会效仿。我相信只有具备良好的性格,良好的自身修养,良好的自我素质的基础的孩子,才能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越走越好,越走越远,越走越高,直至实现他的理想。

  写得太多了,最后再感召几句:好好的爱我们的孩子吧!他是我们爱情的结晶!他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他可以代表我们去实现我们儿时未实现的梦想!用我们的真诚的爱去感召他们吧!发现问题,正视缺点,从此改变他们的人生,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真的不晚。

  致我敬意,祝家长一切安好,顺利如愿小升初。

  爸爸执笔,妈妈修改,有成阅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