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同题范文:拾荒者(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2日 14:55  略知一二 
图为:内文配图

  豸木 / 中文专业学生

  暑假的时候,我在某NGO组织的公益夏令营做班主任,顺便代理阅读课教师。培训当中列出的推荐书单,不过只是一些太常规的如《爱的教育》这样的经典读物。夏令营大多是10岁左右的孩子,正值调皮的年纪,想要把他们注意力集中起来静下心阅读,是很困难的事。且不少孩子在选择阅读书目的时候,也只是找些娱乐的低龄漫画消遣。

  倒不是否定传统儿童读物,也并非轻视消遣类漫画。只是“读书”,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件“奢侈”的事情。太多的渠道——电视、网络,世界早就换做另一种形式向孩子们敞开大门,似乎已经不需要再捧起厚重书页。一切感知,经由键盘随便敲敲打打,一个回车,什么问题全部解决。新闻媒体上亦是很多报道,目前的实体书店,如何遭受冲击,面临窘境。“书”,慢慢就这样被遗弃了,像躺在垃圾堆里的废物,无人问津。

  当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书的地位还没有落魄至此。年少时对于书的渴求,总是来势汹汹。记得三毛回忆自己年少时读书经历,写了《逃学为读书》的文章。我也有类似经历,从来不是乖巧的孩子,越被管教得严格,越渴求叛逆,年少偏偏要做出些出格的事情,翘课逃学曾经是家常便饭。逃学去哪里?乌烟瘴气的地方,网吧一类,一概不去,独独挑了各种书店书城去逛。那时候觉得课本上的东西,循规蹈矩,早就不能满足阅读的需求,逃学,去书店找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来读才是正经事。每每都是在一排一排书架前面徘徊许久,找些已经拆开包装的散本阅读,又或是认准目标,省吃俭用攒了钱,心满意足抱回家归为己有。

  那时读的书,杂得很,根本不顾什么名家名篇,只知道从了自己的心,想读什么就读什么。那么多书,眼花缭乱的,不恰当地形容来说,像个垃圾山,什么品种如何杂烩,一切排列组合皆有可能。而我就像穿梭在当中捡破烂的人,遇到觉得尚可还能二次利用的,便拾来揣进口袋。矫情的情感小说也读,恐怖故事也读,八卦娱乐体育新闻也好奇得很,于是那时候,各种市面上的报刊杂志是一期接一期地买,满满堆满了家中书橱。高中毕业时候整理这些旧杂志,一字排开,真正像是杂志博物馆,每种杂志的历史发展,都收于此了。那时候读书,也不拘于文字类的,画集并没有少买,乐谱也有买过。厚重的画集,往往精装成册,要攒钱很久才买得成,一本一本摆在书架里,赏心悦目。

  正经的书也并非不看,只是那些被列在老师推荐书单里的名字,总觉得读来没什么意思。小时候老师总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必读”,至今却也只完整读过《红楼梦》,并未觉得是什么缺失……

  (节选,更多内容请阅读杂志)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