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孩子以尊重(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 16:37  当代家庭教育报 

    曹教授对孩子的要求是:喜欢什么,就去发展什么。他说,当时儿子喜欢电脑,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也担心儿子会迷上电脑游戏。“我采取的是引导和限制,不是纵容。比如他如果玩到很晚,我会提醒他:作业完成了没有,明天还要上学,玩电脑是无休止的,不要再玩了。没有强迫他,只是适时提醒。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是,现在儿子能给别人修理电脑。而且当时在电影学院学习,因为电脑方面的特长,被系里挑选到柯达公司进修。这一切与当初允许儿子适当地玩电脑游戏有关。游戏是接触电脑最好的途径。之后,和很多孩子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的兴趣逐渐从电脑转移出来,所以家长的恐惧心理是没必要的。”比如孩子迷上武侠小说,并不代表他一定会去少林寺学武;他喜欢看警匪片,他也不一定会去当警察或是模仿劫匪抢银行。那些整日沉迷在电脑游戏里的孩子,他一定是缺乏家庭的关心和对其他事物的兴趣。家长对此要负责任,单方面指责是不对的,要好好地反思平时给孩子提供了什么,给过什么帮助和家庭的温暖,致使他只能留恋网吧。心理学上有个简单的理论,即孩子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有心理逆反,你要他干什么他偏不干,这个“偏不干”是因为你偏要让他干什么。如果你顺着他,他有什么可逆反的?家长担心顺着他是纵容,会惯坏他,这其中缺乏一个基本认识,顺从是适当限制,这与纵容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周围有没有一个坏的环境,家长应该具备观察的能力。如果家长能做到这点,孩子就不会变坏,因为他没有恶劣环境的影响。

父母的远见——尊重孩子 助他成功(小标题)

 

    曹教授给记者谈了很多儿子的成长经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他回忆道:“我的孩子初中就读重点中学,中考后到了一所普通高中。我们让他去了。当时,我想谁能保证他在这个学校没有发展机会呢。当时我考大学时,没有选择广州美院,而是去了苏州丝绸学院,这也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而且是工科学校的艺术专业,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这所学校并没有妨碍我日后成为动画领域中有成就的人。换句话说,清华毕业的人并非人人成才。”

    “成才的空间很大,关键是如何把握。我只是要求孩子不要犯错误,没有强迫他按照我们家长的设想去做,这点很重要。儿子在中学一直是学生会主席,有很多个人发展的机会。但是,儿子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即使如此,我也没有逼他补习,只是在观察他,顺其发展。有一天,他突然提出要考北京电影学院,那时我还没有在电影学院工作,只是经常去讲课,之前也没有想过他有朝一日也会进入电影学院。我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很喜欢电影,按照他的能力,想报考摄影专业。了解到儿子有了一个明确的实际目标,我认为应该帮助他往这个方向努力。于是我去找了电影学院的老师、毕业生帮他补习辅导。但是根据儿子当时的基础,不出意外——第一次报考落榜了。”

    “我们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他是普通高中毕业,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过摄影和绘画,只是几个月前接受过辅导而已。当时我和他妈妈都回避说‘你失败了’,而是说‘奇迹没有发生’。如此开导他,他能够接受,明白了自己的不足,经过一番思考,他提出了大胆的设想:我复读一年,不考别的,就考电影学院。对于这个结果,我们也平静地接受了,他已经十八、九岁了,应该自己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之后,我发现他非常努力,没有再次让自己失望。现在,学校觉得他有发展潜力,决定重点培养他。反观今天这个结果,除了他自身的奋斗,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尊重他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并给他一定的条件、空间,帮助他达成理想。电影学院招生,我会问学生喜不喜欢动画,当然一般都会回答喜欢,但最终真正做出成就的才是真喜欢。真喜欢是去钻研、找资料、有独立的创作思维,而一般学生认为的喜欢,大概只是看看,那是眼高手低的表现。”

    曹教授认为,家长除了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并给予帮助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两点:一是分析孩子的愿望是否合理,能否实现,如果太不实际就不要去做;二是去掉不必要的面子观。当年儿子没考上大学,朋友问他怎么办,他心态很平和,经过考虑和分析,还是接受了儿子的决定,让他按照自己的规划复读考电影学院。

本报记者  黎思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