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序论 自闭症、性格与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6日 22:23  《儿童及青少年心理辅导丛书》 

  这并不只是一本关于自闭症的书,而是描述那些有自闭症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个体,如何与症状互动和发展出独特性格的一本书。牛津英文字典(1971)定义性格一词为“就实质而言,一个人在特质或现象上与其他物件的区分”,或是“使一个人个性化的实质或是原则”;性格也可以定义成“使一个个体成为一个如其所是的个人之实质,借以能与其他人作区别”。对自闭症的状况来说,有一些事情是如此明显的不同、难以理解且混淆,受到困扰的他们在本质状态上特别缺乏一些能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因此,许多的研究者和临床人员似乎理所当然地试着描述自闭症者共通的特质,却不关注他们不同的特质。在这本书的描述里,尽管每一个儿童、青少年或是成年前期的个案有些相近,也同样呈现症状和个人动机之间发生相互波动的现象,但我们强调每一个患有自闭症的个体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试图去列举和描述每一个个案,如何与他们自己自闭的部分互动,以及与他们性格中非自闭的部分接触等过程。这个非自闭的部分可用来抵抗和制衡自闭的症状,或是站在对立的角度上尽力地去降低自闭症状的影响。当案主开始注意并沉浸在那种自闭症的深层、如凝结似的(deep freeze)感受里时,他们开始评价这样的状况而陷入更深层的情绪状态里,甚至是陷入是否要保持或持续这样状况的挣扎之中。

  自闭的状况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在心智和情绪的发展上对幼童有极大的影响;罹患自闭症的儿童无法在情绪和人际上与他人有正常的连结,并且与他人无法有次序地进行沟通;自闭症患者无法表现出正常的举止,并且常常呈现奇怪的重复和局限的行为(Kanner, 1943)。在孩童的各项功能领域中,这些状况通常也伴随着严重的发展迟缓。他们似乎处在缺乏某种知觉的世界里,无法感受到别人有一颗对他们感兴趣,也同时期待他们能对人感兴趣的心;就目前所知,这是一种人类基本的心智发展能力,使一个个体能产生思想,能够留住经验并形成连结,且通过想像性的能力来达成生命的发展(Stern, 1985)。

  作一个“心智的阅读者”是我们所具有的一种能力,让我们能够去判读别人的动机、心理状况,或是运用直觉去了解他人的感受;正常发展的孩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地会获得并渐渐增加这种社交和沟通的技巧,他们能够通过想像、解释和再确认的方式来了解他人的感受,也能不仅仅依赖语言来察觉到别人隐含在非语言沟通中的意图。当别人说一件事是指着另外一个意思时,正常的孩子能够知道其中的涵义,并且觉得有趣;他们也能懂得幽默和讽刺,他们的行为也是有意向性、有目的的。他们知道如果做了A件事,B结果可能随之而来:经由长时间反复的经验及实验累积,形成一个巨大的储藏室,一个用以取经验的储藏室,从这个经验的存库,一般孩童可认识他们所处的情境有何相同或是不同之处。他们能掌控自我的情绪。

  相反的,自闭症孩童没有丰富的内在世界来储存经验及想像,也无法与人活络地互动,更无法由新经验激荡出新的想法。内在世界所能够包含的三度空间,包括洞察力、观点和不同的内容,这是自闭症孩童多半时间所缺乏的。然而即使内在世界不能完整发挥功能或进行信息解码,我们很少发现内在世界像自闭症儿童这样是完全不在的,就像这三度的空间都呈现不稳又薄弱的状况,一阵微风就会使它仿如纸牌一样倾倒。

  关于自闭症的一些议题有些争论,例如能描述自闭症到什么境界?主要伤害在什么地方?主要损伤的本质是什么?一些作者喜爱用认知的角度解释,举例来说:自闭症生来就没有能力逐渐形成心智理论(Leslie, 1987; Frith, 1989)。基于我们早期对婴儿发展的研究,强调认知建构在社会或情绪性基础上,也就是根据心智理论先锋的前辈所言(BaronCohen, 1992),我们倾向与像Hobson(1993)及Trevarthen(1996)等作家一致的看法,认为自闭症是交互观点失调,也就是对别人的存在缺乏意识。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损伤,缺乏在情绪上产生对与人互动应有的好奇及欲望的一般感觉。

  有一点很重要且须记得的是自闭症早发于童年,尽管表现出来的特色是固定而有限的,他复杂的发展和各种可能性使得勾画此病症的图景变得棘手、复杂,且可运用无数种方法勾画。近几年来,许多转介给我们服务的孩子都根据时下准则,被判为轻度的亚斯伯格症,但在孩子两三岁时,我们发现这些孩子中,有些孩子是重度的自闭症;有些时候家长们会告诉我们为了让孩子与人接触,他们尽了多大的英雄式努力,我们也听到有些个案上了特殊的语言学校或托儿所便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在临床上发现,由于治疗的结果导致改变及部分康复的情形并不令人感到特别惊讶,不过我们倒是对了解状况退步,或改善的过程和情形感到很有兴趣。这些孩童或者青少年的心理治疗师,提供给我们许多自闭症的个案来了解介入及治疗的动机,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研究自闭症的本质。

  第二章是关于衡鉴与治疗的部分,第五章谈及自闭症失调及偏差,我们探索造成长期自闭症情形的因素;但本书从头到尾的关注焦点大致都是落在互动及回应上,尽管自闭症者有许多的共通性,我们特别对他们与别人有所不同的地方,以及其个人无时无刻在心智状况上产生的变动感兴趣,因为这些因素可以让我们对他们的父母,以及专业治疗师在与他们接触时所感受到的困扰,作更深入的了解。

  自闭症对家庭的影响

  对自闭症患儿的父母、姐妹及兄弟而言,抚养一个对人没有兴趣、也难以触及的孩子,像是扛着一个重担,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可能会受到伤害,引发出震惊及忧伤等情绪。出了家门,这些看似正常却严重残障又行为异常的孩子的家人,在公众场合下常受屈辱难堪。他们家人的生活可能受到大幅的局限,导致父母的婚姻承受压力,也影响每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自闭症者及其悲惨的家庭而言,导致他们表现出谜样般状况的背后原因是一个很大的争议,这对他们而言是很不幸的噩耗。在过去,一些专家们根据他们极端不同的观点,因而分裂成两个不同的对立阵营。在认知学派中,许多人坚持基因及其他生理原因(隐含着与生俱来的缺陷)的证明,不可避免地引领他们对整个调解状况朝向悲观的想法。美国的心理动力学者视自闭症为保护性的逃避母亲(refrigator mother),这样的看法导致了父母的罪恶感,也因此心理治疗着重在孩子的自我保护及恐惧中,而忽略了他们真正的失调及发展迟缓。在这两个阵营中,原因很不幸地与治疗中感受到的困惑混为一谈。现今这两个阵营朝向较广大的层面来思考,认为原因是复杂的,也建立一些共识——认为要使问题有一致的看法须把不同领域的专家聚集在一块(Bailey等,1996)。Reid在第七章针对特殊的自闭症附属团体探索可能的相关原因,她讨论实际外来创伤对一般较敏感的小婴儿所产生的影响,与受到平凡生活经验的表面创伤所带给过度敏感的婴儿的影响有何差异。其他可能的融合性看法是,多数的认知学家现在对介入比较感兴趣(Howlin, 1997:95),许多心理分析的治疗师较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自闭症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认知匮乏的问题,为什么会过度敏感和很难形成分析师所说的“投射”,又为什么也很难从经验的过程里获得学习等问题(Tustin, 1981a)。Alvarez在第五章里会提到一个叫做撒母耳的案主,他试图把两个在现实生活认识到的客体放进自己的心里,但是这个过程对他而言却非常困难。Pundick在第十二章描述她的一个病人凯美抓紧她的治疗师,不愿意离开的情形。以及Reid在第八章提到她的案主凯萨琳把“话语”吸进去,并且尝试要把主体和背景的不同区别开来等状况。这些情况反映了治疗师也必须顺应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状况来调整他们的技术(可参见第四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