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习指导的十大误区(2)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0日 17:48   

  4.抽疯型

  有些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是“羊角疯”式的,一阵一阵的。一阵松一阵紧,想就来就抓抓,想不起来就拉倒。例如检查孩子作业.家长把孩子叫过来,“把作业拿出来我看看!”一看作业写得乱.上去就是一个耳刮子,“怎么写这么乱!给我重抄!”孩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重抄一遍,写得已经很整齐了,可家长正在气头上,又咔哧一下子把本撕了“再重抄!”孩子一直抄到10点多钟,真写得不错,可过两天家长又不管了,孩子的作业一天天下降。孩子年龄小,没长性,要管就要经常管,做到“常流水,不断线”。就拿检查作业来说吧,家长每天拿出lO分钟就够了,可必须天天拿出1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家长对他学习很重视,一天也不放松,天天认真写作业。如果是“抽疯型”的检查,孩子不但不能感到家长对学习的重视,还会形成投机的思想。他们摸到家长的规律,爸爸一忙就不检查了,所以写乱点没关系,一看爸爸有时间了,可能要检查了,就写好点,这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因此家长抓孩子的学习,一定要经常抓,抓经常。

  5.超负荷型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作业题做得越多分数越高,于是无限制地给孩子留习题,加大作业量.超负荷运转。老师留完了,家长留,爸爸留完了,妈妈留,轮番轰炸,搞得孩子疲惫不堪,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的负担是有限的,超过限度大脑就会抑制,就会影响学习效果。中国有句古话讲的是“头悬梁,锥刺骨”.似乎刻苦就能成才,其实不然,成才需要刻苦,刻苦未必成才,刻苦的精神与科学用脑结合才能成才。象古代那样把头发悬在房梁上,长时间学习,困了打盹,被揪醒了,这样学习能有好效果吗?我认为这样学习还不如先去睡觉,休息好,有了精神再学习,这比迷迷糊糊地学习效果好多了。

  超负荷运转往往造成孩子厌学,孩子刚上学时积极性可高了,可越上越不爱上,其原因之一就是负担太重。有个小孩说:“什么时候我才能象我奶奶似的提前退休啊!”刚上二年级就想退休了。有个中学生说:“你们(指父母)小时候吃的是窝头,可却很幸福,我们现在吃的是巧克力,可却很苦恼。”问他苦恼的原因,回答说:“学得太苦了。”实事求是地讲,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够重的了,弦崩得太紧就要断了。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学校留得多,家长就不要留了,学校作业留得少,家长就可以适当留一点,孩子精力有余,家长就给留一点,孩子精力不足,就不要再留了。

  针对“超负荷型”教育,我提出这样一个口号:“让孩子成为孩子!”

  这话似乎是句废话。其实,不少家长就是不让孩子成为孩子,而是让孩子成为“小大人”,“小木头人”,学习的“小机器”。他们整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学呀。学呀,却很少想到孩子需要玩耍,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于是孩子感到生活单调,甚至觉得“活着没劲”。对学习、对家长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尽管家长是出于好心,却无意中违反了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就是活泼好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个孩子不玩了。就说明他有病了,身体有病或心理有病。玩,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是孩子成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实践证明.那些爱玩的孩子接触面广,知识丰富,脑子灵活;而那些整天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尽管多背了一些公式、古诗,但他们没有玩的机会,接触面窄,老实得象木头人,反而影响了智力的发展。

  当然,让孩子玩,不等于让他疯玩,要给以指导,让他们“学得专心、玩得痛快”,引导他们把玩与学习结合起来。关键是指导,而不是简单地限制。(作者:关鸿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