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什么我是我(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 10:15  《儿童大学II》 

  对于“为什么我是‘我’?”的问题,人们也可以给出这类简单答案。例如人们可以回答说:“你有一个‘我’,因为在你的脑子里有大量电流在不同区域间传递,并产生一个被你称之为‘我’的概念。”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没有大脑的活动我们无法思考,不会说话,甚至都不能梦到“我”。

  然而,我们对于这个“我”还知道更多东西吗?许多哲学家坚信,通过观察脑电波无法真正解释“我”。对于他们来说,“我”的意义还要深奥得多。

  粉红色的太阳镜告诉我们什么?

  人们判断一个哲学家是否优秀的标准,是看他能否提出好问题。问题都是由“为什么”开头的。所以实际上很多孩子都擅长于哲学。他们有一大堆库存的“为什么”问题。

  优秀的哲学家们和聪明的孩子们总是若有所思。他们一直都在苦苦探索事物的意义。比如说,当他们带上粉红色太阳镜后,眼前都是一片粉红。然后他们就会发问,假如有人的眼球晶状体天生就是粉红色,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他眼里的整个世界都是粉红色,但他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世界原本的样子。于是他们又问道,也许我们所有人都已经有了粉红色眼球晶状体,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世界就是和我们眼里看到的不一样。

  据我们所知,在2 600年前就有哲学家第一次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想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其本质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水,也有人认为是火。今天大家已经很清楚,这些答案都不正确。但这些问题总有现实意义。关于世界以及世界本质的问题,还有关于这个拥有探索世界的“我”的人类自身的问题,“我”或者“自我意识”,正如灵魂、正义或理智一样,都是哲学家们研究的范畴。对灵魂、理智或者“我”的疑问也如同对时间的疑问一样难于回答。对于哲学问题总有众多答案,但人们无法通过实验和测量器具找出究竟其中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这里有一个关于哲学家约翰·佩里的趣事。一天,他在超市里突然发现了一条砂糖留下的痕迹,他想肯定是有人把砂糖袋弄破了一个小口,于是他顺着痕迹去找这位顾客。他绕过购物架后发现轨迹变宽了,接着循着轨迹继续走,又一次绕过购物架,这时他发觉轨迹变得更宽了。他绕着架子就这么转了好几圈,突然醒悟过来:“这不就是我吗?我自己不正是这个拿着弄破了的包装袋的顾客吗?”

  一般来说,哲学家佩里当然知道自己就是哲学家佩里本人。但是在超市里这种情况下他却突然迷惑了。因为虽然他是肇事者,但他所看到的只是砂糖留下的痕迹,而不是他自己本身。人们也许可以这样说,这个砂糖的痕迹正处于他和他的那个“我”之间,所以他需要一点时间认识到他自己就是撒下砂糖的人,从而建立起这件事情和他的这个“我”之间的联系。

  哲学家曼弗雷德·弗兰克认为,人们必须直接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我”,这样才能在出现砂糖痕迹或看到镜子里的人像时马上和自己联系起来。“我”主要表现在形象上。如果谁对于自己没有直接的了解,那么即使让他长年累月地对着镜子看,他也永远不会想到这个形象就是他本人。假如哲学家佩里不了解这个自己的话,他还要围绕着购物架转上很多圈。只有他的“我”能够将他从绕圈圈的混乱中解救出来。

  当然有时候人们觉得这个“我”还是可以把握的。它或美或丑,时而膨胀时而萎缩。比如说当某人因为打破玻璃要向女经理报告时,或者某人在写课堂作业时怎么也想不起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他就会有这种感觉,这个“我”越来越小,甚至消失去度假了。而事实上这种感觉和真正的“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蔫下去的不是“我”,而是勇气和豪言壮语。

  镜子中的我

  婴儿还认识不到自己,他还不能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准确区分开来。妈妈的乳房和爸爸的手臂对他来说都和他的大拇指一样。直到大约两岁以后,他才会发觉自己有些特别,有不同于外界的属于自己的身体。当孩子开始会走路或说话时,父母总非常骄傲。而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到他自己了。

  人们要想知道一个孩子是否认识到了自己,可以看看他在镜子前面的表现。一个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的孩子一对着镜子,就知道那是自己。也许他会抬抬手,然后很开心地看到镜子里的“他”也抬起了手臂;或者他发笑,同时观察镜子里自己的笑容。很多孩子第一次从镜子里认识到自己的时候,父母并不在场。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个“我”会像印第安人一样悄无声息地行动,然后突然一下出现在眼前。就连孩子自己,也无法觉察到它越靠越近。他可能在触摸到自己的和母亲的皮肤时感觉会有所不同,哪怕他原本就是从母亲的肚子里生下来的;他突然学会因为没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而和母亲争执;他也开始学会伸手抓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当他还是小孩子时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实际上都和“我”联系在一起。

  第一次知道“这就是我”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大事件。整个世界都等待着他去发现,他会结交朋友,会欢欣雀跃,也会伤心失落,时不时还会挨训。他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时喜爱喧嚣的音乐,有时又喜欢轻柔的;有时候早餐喝热可可,有时候又换了咖啡。然而所有时候都是同样的一个“我”陪伴着他。也就是说他永远都知道,这个是“我”,“我”在那儿喝东西。

  孩子们得到新滑板、新一集《哈里·波特》图书或新芭比娃娃总会兴奋不已。可是很奇怪,他们对于自己的“我”却并不特别热情。而实际上“我”才改变了整个世界,人们甚至可以说,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的出现,才在某种方式上存在。当然即便是在无“我”的时代也会日出日落,弱肉强食;恐龙在地球上奔跑,巨大的火山在爆发,整块大陆在海上漂移。只是那时候没人知道,因为说“噢,天啊!”或“太美妙了!”的“我” 根本就不存在,更别说有人背着照相机去拍摄恐龙的小宝宝了。世界已经在那儿了,但是还没有人对它感兴趣。那么说,世界真的存在吗?

  这个世界是怪物制造的吗?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存在,是因为我们有个“我”。我们可以感觉到它,闻到它,看到它,在它上面跑来跑去。我们记得那些让人开心和令人不快的事情。然而在我们之前到底发生过什么呢?到底有没有事情发生呢?我们认识的有些人会告诉我们:曾经发生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你那称之为祖父的人也曾卷入了那场战争。而那个你叫做祖母的人当年就住在欧普莱登,她以缝制小花裙为生并生下了一个孩子,也就是你今天叫做父亲的人。

  但是没有人能够告诉你,这一切是否都是骗局。有可能整个世界都是在你降生之后才出现的。欧普莱登、祖父、祖母和父亲,所有这些之前一概不存在,并且随着你去世,这些将再度消失。他们给你看爸爸妈妈站在比萨斜塔前的照片,并告诉你这是他们第一次假日旅行。照片上妈妈还穿着当时刚买的一条黑色短裙,这条裙子她现在偶尔还会穿上一两次。但是你出生以前真有这照片吗?或者也许这一切都是由魔法创造的?或者这一切不过是梦一场?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