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班级会议(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 11:23  《告诉孩子你最好》 

  目的和目标

  有的会议有明确的目的,如教学复习、讨论相关问题、解释和运用学校提倡的礼貌行为价值观、品行教育以及解决问题等。

  班级会议的明确目标包括:

  * 提高倾听和发言的交流能力

  * 提供机会进行深刻的、创造性和批评性思考

  * 学习礼貌交流的过程和促进团队合作

  * 提高社交智商,如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 培养社交能力,如克服羞怯心理

  * 提高品行教育,如做有诚信、公平的人

  * 减少匿名感,增强被人接受和有价值的感觉

  * 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建立信任和关爱的关系

  * 创造和维持一种坦诚、信任的气氛以面对学习中的风险

  * 通过增强班级凝聚力来创造集体感

  * 提供一个联系实际的途径,让学生畅谈他们感兴趣或关心的话题

  三个阶段

  除了在会议开始时复述会议程序,以及有时在结束时做总结之外,会议还应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定义主题,以确保每个人都理解会议的主题,共同探讨一个话题。第二阶段,个人化,给与会者机会把议题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第三阶段,挑战,老师在假设的问题或情况中运用这些观点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在解决问题的会议中,第三阶段应该用于找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挑战性局面

  如果有一些学生企图垄断讨论过程,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后,轻声打断他们或者在教室外面与他们逐个谈话。建议他们每次开会最多做三次发言。如果有学生捣乱,坐在他们旁边或者对面,能够直接看见他们的地方。提前确定一种暗示信号,以便帮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学生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减少老师的干涉,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讨论,有些低年级老师会用索引卡片或者某种物品按圈传给下一个要发言的学生。对于很小的学生来说,可以用一个线球,扔给下一个发言人。对不参与自由讨论的学生,要强调他们的发言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接下来的五分钟里,我希望能听到那些没有机会发言的人的看法”,来鼓励他们开口。邀请不主动发言的学生,可以说:“琳达,你有什么看法?”或者“你听的那么认真,是不是愿意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在会后要特别对不积极的参与者做出肯定,这样能帮助他们主动参加会议。

  如果某些学生在课堂内外总是惹人生气,或者由于其行为不当或不善于社交而没有朋友,或者一再违反规定,可以在会议中讨论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及的学生必须在座,听大家讨论。当他的同伴,在班级会议气氛的保护下,小心的向同学解释自己的感受和某些行为到底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时,那个学生比听大人的说教更容易接受这种信息,体会同伴的感受。同龄人做出的解释通常比大人们更深刻。最重要的是,讨论一定要集中在这种行为而不是这个人身上。不能带有指责,因为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个学生怎么做才能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为了防止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不适当或不必要的问题,有些老师采用“临时规则”:你可以就某个问题发牢骚,但必须提出一种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的会议要特别注意一点,开的太多会影响学生对普通班级会议的态度。特别那种专门说“某人的问题”的会议,更是如此。那种给学生以启发、没有结论、评价性的会议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喜欢,而且对前面所说的各项能力发展有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