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个不妨一试的做法(5)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10:02  《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 

  交友应该主要看两条:一条是人品,另一条是看他是否与自己的孩子合得来。其他的不要管太多,管得太多孩子反而容易去交坏朋友。

  信不信由你,按着这两条标准交回来的朋友,带你的孩子一起花钱去买书的可能性,远远大过一起去泡游戏机室。

  面对孩子要挟,

  尝试硬起心肠

  很多孩子熟练地使用两种大规模杀伤“武器”

  把家长打得落花流水

  有个学生,曾经是班里的班长,很是聪明,就是爱玩电脑游戏,成绩也因此下滑。为了玩游戏,他要求父母装宽带。那时电信部门的服务承诺是在12天之内上门安装,可他却要求父母在一周内令宽带到位,而且发话超过七天就不上学。结果在其父母的反复催促下,电信部门在第八天上好了宽带,可是因为超过限期,那孩子始终不肯到校。班主任上门请他,他跟父母提出条件,上学可以,但是每天回家必须允许他玩游戏。父母没同意,他就以离家出走来威胁。半个多月过去了,该生还是坚持非要父母答应了他的条件才上学。他的父母也拿他毫无办法。

  这孩子的做法, 用老百姓的话说, 就属于“犯浑”了。

  可是为什么他如此蛮不讲理,家长居然没有办法呢?

  因为他点住了家长的两个“死穴”。

  一个是,我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求着孩子上学,哄着孩子上学,只要孩子能上学,好好学习,家长可以忍气吞声,做任何的妥协和让步。

  孩子明白了这个底细,就掌握了核武器(原子弹)。只要我用不好好学习相要挟,我就肯定能迫使父母给我买我想要的东西;只要我用不上学相要挟,我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另一个是,家长都不忍心看孩子吃亏受委屈。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但是过了火,心太软,就会被孩子利用。你不是怕我挨饿受冻吗?我偏不吃饭,大冷天不穿衣服,心疼死你!你不是怕我流落街头吗?我偏出走一个给你看。你不是就怕我没出息吗?我偏考个不及格给你!

  孩子这样做,开始可能是出于一种逆反心理,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这样做颇有经济效益,能换来家长大大的让步。

  孩子明白了这个底细,就掌握了热核武器(氢弹)。

  我亲眼见到很多孩子熟练地使用这两种大规模杀伤“武器”把家长打得落花流水。

  于是就成了这样:孩子越退步,得到的好处越多;得到的好处越多,就会更起劲地退步……“渴望堕落”。

  家长用亲情压迫孩子,逼子成龙;孩子的回应是用亲情剥削家长,敲诈钱财。一报还一报

  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

  因为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为了自己的心理需要讨好孩子。孩子做了一些本该做的份内之事,比如按时起床,不迟到不早退,注意听讲,独立完成作业,等等,家长也当立功一样表扬和奖励。孩子无功受禄,久而久之,就会把自己本来应该做的事情看成是对家长的恩赐,比如“我给你上学”,“我给你完成作业”云云,进一步还将其看成是讨价还价的资本,用退步换取好处。

  事已至此,家长和学校还有没有办法呢?

  有。基本原则是,再也不能无原则让步下去了,否则孩子气焰会越来越嚣张。但是也不可以硬顶,因为这种孩子往往已经走火入魔,硬顶会出事的。

  于是剩下的出路就是慢慢磨——

  决不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但是也不立刻拒绝,不完全拒绝。和孩子讨价还价,拉锯战,慢慢磨他的性子,使他明白,他不能为所欲为。

  笔者本人用这个原则指导过不少家长,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挽回了家长相当的权威,孩子不那么浑了。

  要准备打持久战。至于具体的做法,那要非常灵活,不是三句两句说得清楚的。

  家长护住自己的“死穴”,别让孩子“拿住”,同时点住孩子的“死穴”,转变孩子是有希望的

  有一点家长和教师倒是要注意,孩子一般也有两个“死穴”。

  第一个是,他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这就使他所有的闹腾都具有外强中干的性质。家长不要怕。

  第二个是,绝大多数孩子其实心里都明白,他不上学就会没有出路或者前途不光明。

  家长如果能护住自己的“死穴”,别让孩子“拿住”,同时点住孩子的“死穴”,转变孩子还是有希望的。

  学校老师怎么办?当孩子欺负家长正在收获好处的时候,你劝他上学是很难的,因为他正自以为得计,勉强来了,不久还会回去,上学已经成了他的筹码了。

  教师这时可以严肃地对学生说:“你不上学,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如果不改,学校要处理。”这就行了。感动法恐怕没有多大用处。学校教师这时的重点工作并不是对学生本人,而应该是指导其家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