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在母亲节当天以《嫌女笨母亲情绪失控 一掴酿伦常惨剧》一文报道了小梦雨被害案后,各大门户网站争相转载,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同时也激起了市民及专家对家庭暴力的反思以及对孩子教育传统方式。有专家认为,小梦雨正是这种传统教育的受害者,而据记者在街头对10位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逾七成家长有打骂孩子现象。
事件回放
女儿不会数数招来耳光
小梦雨的妈妈杜某在市区河南岸螺仔湖中心小区内的临时居住地辅导女儿学习,当时杜某要求小梦雨从1数到100,并把这些数字逐一写下来,然而小梦雨想了很久,怎么也写不出来,杜某火冒三丈,挥手便打了小梦雨几个耳光。随后小梦雨去上厕所,而当她从厕所出来,走下厕所门口的台阶时,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头部重重磕在了地板上。杜某见状越发生气,大骂小梦雨不好好学习,借口上厕所还摔倒在地,对她又是几个重耳光,还把小梦雨推倒在地,她的头又重重地撞在了地上,小梦雨当即陷入昏迷状态,四肢开始抽搐,呼吸急促。
随后悲剧发生了,杜某丧失理智,把小梦雨杀害,并抛尸荒野,谎报假案。
然而事情并非就这么简单,给小梦雨验尸的法医给专案组提供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结论:小梦雨的身上,除了令她致命的伤痕之外,全身表面还有多处陈旧性创伤,显然是在她失踪之前遭人虐待所留。5月12日,惠州市警方证实,在审讯中,杜某交待其经常因各种小事虐待过小梦雨。
各界反应
对传统体罚教育说“不”
报道经各大门户网站争相转载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许多市民及网友觉得是应该反思传统的棍棒式教育的了。腾讯网友在时报报道后评论说:“可悲呀,我也是一个母亲,我的女儿有时候也会挨我的打,其实我也不想但是有时候真的没办法管她。打完又后悔,看到这篇报道感觉到自己应该好好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了。”
惠州一中的王老师称,孩子还在成长阶段,通过赏识教育可增强其自信心;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挖掘其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赏识教育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练,使孩子多种多样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高压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内向,做事优柔寡断,不合群,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如果小梦雨的母亲懂得这一点,根本就不会酿成惨剧。 难道真的不打就不成材?
32岁的李先生认为,“在我记忆中,父母从来没有打过我。”从小到大,李先生成绩一直很好,后来顺理成章地考上了重点大学。打与不打,其实是一种教育方法问题。只要教育办法得当,即使不打,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李先生说,在孩子碰到问题时,要找出他们问题所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育,而不是一味打骂。
记者调查
逾七成家长有打骂孩子现象
尽管如今崇尚的是赏识教育,但中国“不打不成器”的传统家教观念根深蒂固。不少的家长抱怨:打孩子不好,可不打孩子又没其他更好的教育方法。那么,到底有多少家长对孩子施行过暴力或打骂呢?时报记者随机在惠州市街头对110位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2位家长“经常”打骂孩子,有6位家长表示“偶尔”会打骂,而“从未”打骂过孩子的只有2位。有专家分析,此种情况在农村会远远大于七成。
一些家长认为,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还有家长始终认为打骂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孩子非常捣蛋,不打不成器”,“棒棍下出孝子”,“打了他才不会再犯”。
一位何姓女士对记者坦言,自己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十分粗心和贪玩,学习成绩总是跟不上去,因此只能用强制的办法,不打不行。“虽然也认识到一味地打骂,成绩也不一定能上得去,”但她表示,每次一看到孩子糟糕的成绩,自己就火冒三仗,只有用打屁股来表示对他的惩罚。
朱先生的儿子今年10岁了,朱先生从来没有体罚过孩子,“滥用体罚只会破坏自己和儿子的亲密感情。”
朱先生认为,过多的对孩子进行体罚、打骂,只会使父母子女之间在感情上产生隔阂,孩子会慢慢地对“被打”没有了惧怕。孩子一旦对被打失去了惧怕,就会和父母进行对抗、对骂、对打。
市民吴先生认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但一些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往往采取了一种偏激的教育方式。当遇到孩子出了问题或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种“乖巧或优秀”时,便对孩子施行虐待性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吴先生告诉记者,“那种企图通过粗暴的打骂手段教育孩子的行为,最后的结果肯定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专家说法
对孩子应实施教育和引导
惠州学院许炯老师认为,家长应该和孩子站在同样的高度,尊重孩子的人格,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对孩子要求过高,或一味地指责或打骂孩子,则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使他们失去自信。
许炯老师表示,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了,孩子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因此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而此时家长在一边就应该给予启发式、民主式和说服式教育,而不应该是体罚和侮辱。
过多的体罚和侮辱,只会给孩子造成自我封闭的心理,严重的还有可能产生对抗性。
许老师认为,适当的惩罚可以是暂时性的取消孩子的一些权利,如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孩子玩,在规定的时间里不让孩子看电视等。但在实施这些处罚前,应该实施更多的教育和引导,如果给孩子太重的惩罚,只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不满和憎恨。
长期打骂不利孩子身心健康
安颖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蔡宋华认为,小梦雨受虐待有可能会是小梦雨的母亲对现实的不满,或是小梦雨的母亲小时候也受到过棍棒式教育。长期打骂孩子,只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自卑、否定自己,出现与人交往的问题。
蔡宋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曾有一个20岁的大学生来到他们心理咨询中心。该生没有大学生的阳光朝气,而是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对他心仪的女孩子表现出胆小、害怕;自闭,不合群,少与人交往。原来孩子从8岁起经常招致打骂,一直有心理阴影。
蔡宋华称,打骂孩子是东方教育的传统,但在孩子养成习惯初期,可以适当地用打手心或打屁股等方式,让孩子知道错了;孩子青春期时,就不能再使用了,长期高压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对孩子身心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