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什么我们会做梦(4)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09:58  《儿童大学II》 

  继弗洛伊德发现梦的深渊以及里面潜藏的欲望后,荣格再次将梦提回到接近神灵的层面。不论是像古希腊时期所说,梦是来自神明的讯息;还是如荣格所说,梦是来自于内心智者的声音,总之,这两种说法之间相差甚微。弗洛伊德和荣格在学术上的分歧倒是越来越大。人们在晚上准备就寝时则可幽自己一默:“今天晚上我到底是和弗洛伊德还是和荣格同游梦乡呢?”由于弗洛伊德和荣格两人关于梦的解释都如同诗歌一样令人费解,很快又出现了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接近梦的科学家。睡眠实验室的时代到来了。

  人们在实验室里怎么做梦?

  睡眠实验室听起来很有趣,但实际上它并不那么精彩。该实验室其实就像一个有着各种测量仪器和监视器的病房。那儿真的有设备连接人的大脑,并通过监视器的屏幕向外界的人展示其中的所思所想吗?瞧瞧,这就是刚刚闪过我们脑海的多么愚蠢的念头!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仪器只能确定脑电波的震动情形。我们知道,无论是思考、发笑或者睡觉,这些行为都会在大脑里或多或少地引起电流或电波的明显变化。当我们醒着时,电波振动频率加快,此时的脑电波又被称为阿尔法波,而当我们睡熟了,脑电波振动的频率就要慢得多,这被称为德尔塔波。

  睡眠研究者可以从这些波动图中读到很多信息,而且他们通过变化的曲线还发现,原来即使睡眠也不是从头到尾都一样。当然,人们即使不用到睡眠实验室去,也能知道,睡在自家床上可比在学校里打瞌睡舒服多了!睡眠实验室里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比如说,睡眠事实上是非常激烈的。睡觉的人就像某些影片中的怪兽一样转动眼球,或者眼球左右移动,就好像正盯着来回晃动的钟摆一样。好在大家睡觉时眼皮总是优雅地闭着,不然就会让人觉得恐怖了。一晚上人们可能出现4到6次眼球快速运动时期,而且每个周期约90分钟。现在有必要给这一时期命名了。每当人们需要尽快想到合适的名称,而又不愿挖空心思去想的话,干脆就采用缩写。所以这一睡眠阶段被称为REM, 即快速眼动睡眠时期(Rapid Eye Movement)的英文字母缩写,而对于当中过渡时期的名称,科学家们更没了其他主意,就叫它NON-REM吧,即非快速眼动睡眠时期。

  梦是清洁工吗?

  接下来,研究者确认,人们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做梦非常频繁。他们还进一步发现,在所有人中做梦最多的是胎儿,这时他们睡在妈妈肚子里,主要经历的是快速眼动睡眠时期。但是除了发现他们眼球快速转动,以及看到在脑电波图上出现相应的上下波动外,对于了解他们的梦,人们实在无从下手。胎儿既没有看到过任何画面,也没有接触过语言,他们梦到些什么呢?无非是打嗝、游泳或吮吸之类?也许还梦见拥挤或各种动作?难以想像,有什么可以打搅一个尚未出生的孩子!他对外面等着他的世界,像什么泰德熊啦,欢声笑语啦,澡盆的鸭子啊,幼儿园的小朋友啊,尚一无所知。

  如果接受测试的人是在快速眼动睡眠后期被唤醒,10个里面有8个几乎总能讲述刚才的梦。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都这样认为:快速眼动睡眠时期=做梦,非快速眼动睡眠时期=不做梦。于是研究人员冒着惹恼测试者的危险,又将他们从深度睡眠时期叫醒,结果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也记得刚才的梦境。

  于是,研究者们是这样记录的:人们在深度睡眠时期也会做梦,不过和快速眼动睡眠时期有所不同而已。根据这些测试者的描述,这段时期的梦更接近于现实生活和清醒时的思维方式。而充满梦幻并富于情感色彩的梦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

  自打发现梦可以通过脑电图来反映后,有些人就迫不及待地扯掉弗洛伊德曾拥有过的“天才释梦家”桂冠。研究学者中有一部分人只相信测量所得结果,他们甚至奚落说,梦的内容根本就毫无意义,它不过像游戏机里的图片序列一样把一些场景随机组合在一起。另外又有人说,梦惟一的意义就是帮助清理人脑的硬盘,它就好比大脑用来自我清洁的泡沫。还有一种理论则认为做梦不外乎是大脑的慢跑运动。

  我怎样睡得更聪明?

  现在人们认真研究的不再是梦,而是睡眠本身。在睡眠状态下,躯体消耗的能量是白天的一半,而大脑的血液流通则几乎像在白天一样活跃,就像我们在做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如画生日贺卡,搭积木或者设计汽车模型时一样。睡眠不仅对人的身体,对大脑也同样重要。假如大脑没有得到休息,它又怎能继续工作呢?我们都知道,通过睡眠能积蓄能量。但这还远远不是全部。对于纯粹身体上的恢复,我们需要的休息时间其实很少。1965年,一个17岁少年创下了持续不睡觉的世界记录:他保持了11天的清醒。刚进入第12天才15分钟,他就进入了熟睡状态,15个小时之后睡醒过来,这时他的身体状态已经完全恢复了。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