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舞台上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 13:18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 

  8 舞台上的故事

  首先出现的舞台被一个硕大无朋的鸟笼占据着,但是观众们仔细看时,却发现这鸟笼后面是一间小屋。这种背景的设计给观众一种印象,仿佛自己坐在一只鸟笼里,从笼中向外看世界。在巨大的鸟笼棍儿、栖木和食盒、水罐之下,一个客厅女仆(由莎道莎扮演)正在掸壁炉台上的尘土,然后走来走去,不停地收拾房子。后墙上的窗外射进一束光线,那是一片金色的阳光照进屋里的鸟笼里。在靠近观众席的鸟笼上方,有一个鸟窝的边沿露了出来。虽然鸟笼很大,鸟巢和鸟儿很小,但看上去却很相称,也不觉得怪。观众只感到自己仿佛变得很渺小,自己也待在笼中,和金丝雀在一起。

  当客厅女仆走过来,往鸟笼中送进一片莴苣,这时可以看到,女仆的身材是用塞棉花和穿高鞋的方法加大加高了的,这样是为了看起来和巨大的鸟笼相配称。

  此外,舞台上还有些特制的灯光设施和一些奇特的玻璃屏幕,目的是要让身材娇小的鸟儿演员被观众看得更清楚——包括那些坐在后排的观众,也能看清。

  过了一会儿,另一只鸟儿出现在台上,它正好站在阳光明媚的笼棍儿中间。从黑暗的观众席上看去,它那一身闪光的羽毛放射出黄色的异彩。这是蓓蓓妮拉的父亲。第一场戏是重现蓓蓓妮拉这位歌星的童年时代,这个鸟巢就是它出生长大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去取了一片莴苣,飞到栖木上,喂它的妻子。接着,“母亲”飞开,又去喂“孩子”。鹪鹩扮演小金丝雀,它们的表演极为成功,其中扮演小蓓蓓妮拉的那位尤其出色——它是全家最娇小的一个,老是争着把喂别人的食物夺到自己的嘴里,好几次差点儿从鸟巢里掉下来。

  最后,“母亲”把雏鸟们安顿好,卧在它们身边。这时“父亲”回到那一束阳光里,突然面对观众,开始演唱歌剧中的第一首独唱。这只是一段短小轻快的曲子,内容是描绘阳光和莴苣的,但是这首歌曲轻松愉快,观众们很喜欢。

  马克一边踏着缝纫机,一边偷看观众席上的情况。他注意到观众中的几个孩子,是怎样以他们的行动影响了周围的成年人。这些孩子在欣赏歌剧时,并不在意曲调如何,更不像成人那样注意音乐的种种概念,他们感到好笑就笑,他们感到紧张就大气也不出。他们对鸟巢饶有兴趣,特别是对这一家子鸟儿都关心的小宝宝——蓓蓓妮拉投以极大的关注。每当小蓓蓓妮拉从母亲的翅膀下挤着伸出小脑袋,做出怪样子模仿它爸唱歌的样子时,孩子们就发出开心的大笑。他们的笑声很有感染力,后来大人们也跟着笑了起来,观众席上一片笑声。

  第一段独唱结束时,马克停下手中的“乐器”,心里有一种感觉,这出歌剧已被大家接受了。在最精彩的唱段、最优美的伴奏、最漂亮的舞蹈还都没有出现的时候,观众们都已经进入了充满幽默感的兴奋状态。

  第一场结束时,医生虽然很想听一听观众的议论,但他不得不离开指挥台向幕后走去——后台还有数不清的工作在等他亲自处理呢。

  一到后台,他就碰上了剧场经理中的一位,这位经理专门负责“前台”。

  “怎么样?”医生问,“您看,还可以吗?”

  “很难说,”经理回答,“第一场已经引起了观众的兴趣,这一点已毋庸置疑。我没看见一个观众走神,都是全神贯注的。但是在音乐方面,我不能肯定人人都懂——包括欣赏档次高的人,我自己就不敢说都能理解。音乐已经引起了不少议论。如果我的估计不错的话,这是好现象,在某种情况下,这要比直接得到观众的喜爱更好。凡是有争议的,都容易引起社会上的重视和人们的好奇心,这就使人们产生亲自来看个究竟的欲望。你要能去前面听听就好了,我还没见过这么普遍的议论场面。”

  “你有没有注意,帕格尼尼有何评论?”医生一边给鹈鹕戴水手帽一边问道。

  “帕格尼尼没有多说话,”经理说,“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一直在思考,他始终以他特有的魔鬼般的平静,不动声色地端坐在那里。可以肯定他很感兴趣,否则他早就离席退场了。不过一切都要看评论界的态度。只要这次演出在明天的报纸上作大版面的报道,这次演出就算成功了。我觉得是会成功的。”

  第二场时,蓓蓓妮拉才第一次单独出场。医生特意这样安排,是为了使蓓蓓妮拉的嗓音不致过累。后半部分这位女中音要连唱3场。这一场设计了几个布景,天幕降下时,由雷根大剧院的乐队奏乐。第一场景是在小旅馆里。蓓蓓妮拉的嗓音堪称一流,根本不需要“音乐耳朵”去鉴赏。它的第一首独唱是:“女仆们,忙起来,公共马车就要来……”歌声乍起,全场都为之一“震”。当它一直唱下去,唱到有节奏的由大力士的铁链伴奏的《丁当铃儿歌》的时候,观众们如痴如迷,有些观众站起来喊“再来一遍”,“再来一遍”,乐队指挥杜里特对全体乐队迅速一点头,又从头来了一遍。

  第二场是和那些毛瑟枪手在一起。这次是进行曲节奏:

  “我是个娇小的吉祥物,我是个毛绒绒的火枪手……”

  这首歌又一次征服了全场的观众。医生事先安排了几个舞台布景工在幕后随着音乐节奏踏步踏,这更加强了演出效果。这一回观众要求再唱两次,两次加演完,有些观众甚至要求第三次。考虑到女主角不能用嗓过度,杜里特指挥乐队接着演奏其他曲子,歌剧继续进行下去。

  一部歌剧显然不可能把蓓蓓妮拉一生的曲折坎坷全都包括进去,但主要的经历都已经有了:它的童年、在小旅馆的日子、和士兵们在一起的军旅生活、矿并下的不见天日的岁月(这一幕的舞台设计十分特别,给人以深刻印象。除去矿灯照出的鸟笼影子射在幕上以外,其余是一片漆黑。幕后传来铁锹、洋镐有节奏的强有力的挖煤声);往后是在罗丝大婶家(罗丝大婶是由聪明的莎道莎扮演的又一个角色);还有在磨坊度过的平静的日子;大风暴来临,鸟笼被刮下来等都被生动地搬上了舞台。与猫儿的周旋(猫是杜里特向剧院借的,这只猫把一个卑鄙的恶棍演得活灵活现)、与第二个丈夫的相遇以及在海边的分手、飞越大海后降落到荒岛等情节也都在舞台上得以重现。

  故事一直发展到第三场才结束。贯穿整个歌剧始终的最大特点就是——医生力图用舞台画面来叙述女主人公那动人的故事。这样,即使观众听不懂歌词,也照样可以理解台上发生的一切。早在构思剧本时,杜里特就多次对蓓蓓妮拉强调过,要让观众不用听歌词就能看懂大概,乃是此剧创作的宗旨之所在。现在看来,这个方法在金丝雀歌剧中可以说是大获成功!观众们,包括孩子们,对剧情的发展、舞台上的一切都理解得明明白白,甚至包括那些他们并不懂的歌词。

  杜里特清楚地感觉到,全剧中最使观众倾倒的是海边的那场戏(包括音乐的美和诗意的美)。就在这场戏中,当女主角和她的丈夫一起寻找理想的筑巢地点时,蓓蓓妮拉和琴哥儿共同演唱了歌剧主题歌——《仲夏夜爱情之歌》,舞台上暮色朦胧,即将落山的太阳射出的最后一线光束映红了蓝天和大海,琴哥儿独自在海边用颤音低吟浅唱着月下情歌,蓓蓓妮拉应和的歌声时不时地从幕后传出来。此时,整个巨大的观众席上一片静寂,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坐在前排的那个老太太掏出手绢开始抹眼泪。当看到女主人公发现自己终于被负心的丈夫所抛弃,只身飞越大海到异国去寻求解脱时,老太太伤心地哭出了声。

  客船上的一场戏是场热闹戏。担任合唱的鹈鹕们身穿水手服,列队上台,张着嘴吼唱着去理发室刮胡子时,乐队传出的伴奏是有节奏的磨剃刀皮带声。这又把那老太太逗得前仰后合。

  大幕随着最后一场戏的结束徐徐落下,医生顾不上身后传来的一片掌声,急匆匆赶到后台去照料那一大堆事情。还没走到化妆室,他就被一位经理拉住胳膊,拦住了去路。

  “一半观众想亲吻你,一半观众想咬死你,”那位经理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说你是骗子,有人说你是天才。不管怎么说,你都得上台去说一说……你听,观众在呼唤你呢!此外,我还收到帕格尼尼的一个条子,他想在哑剧开演之前,就见你一面。”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